中文译文:
送别梓州周司功
离别之际相送了周司功往梓州,征马踌躇不前。言笑无日不间断,分离之忧心难安。举杯相劝饮酒,破涕为了暂时的欢愉。别离之后,风清夜晚,思念亲友之情沿着蜀道无尽地流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杨炯送别周司功去梓州的情景,表达了离别之情和思念之情。在御沟相送之际,征马屡次停驻,显示了周司功不舍离别的情感。诗中描述了御沟相送时的欢笑和别后的思念之情,通过喝酒和忘却苦涕来缓解离别的痛苦。最后一句描写了离别之后的孤独思念,夜晚的风清沙鸥鸣叫,使离思愈加深刻。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写了送别和思念之情,表现出杨炯深情厚意的风采。通过动态诗写,展示了送别时的情感变化,从离别痛苦到暂时的欢愉,再到别后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少年豪迈的气息,表现了古代人士面对离散的态度和情感。同时,通过“思君蜀路难”的描写,还展示了唐代士人对蜀地峭壁险峻的景色的渴望和对亲友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思念的深沉体验。
“别后风清夜”出自唐代杨炯的《送梓州周司功》,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ié hòu fēng qīng yè,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