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庄严肃穆的金殿里,招贤士正是在这里。
响亮的礼乐声中,序拜也同时进行。
宴席上快乐地谈论着道理,文成贵重的是说诗。
儒家学问被当今皇帝所重用,遵循古时敦学的师长制度。
天际的光线渐渐接近,皇帝降下美好的恩宠。
国朝好的史书上载,能事日日都被论思。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金殿上为贤士赐宴的场景,表达了皇帝对贤才的重视和对文人诗词的推崇。诗中提到的招贤、序拜、宴锡等词语,展现了贤士们在皇帝面前受到礼遇的情景。作者苏颋对皇帝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儒家学问的赞美也贯穿始终。
整首诗以平和庄重的语调,表达了作者对唐朝皇帝圣明英武的赞美之情,并通过对皇帝和贤才的描绘展现了唐朝文治武功兼备的盛世景象。同时,诗中也通过对国朝良史的赞颂,强调了历史学问的重要性。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唐朝盛世的羡慕和对圣明君王的崇敬,通过描写皇帝和贤士的互动以及对文学和历史学问的推崇,展示了唐代文化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景象。
“中来帝渥滋”出自唐代苏颋的《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兹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ōng lái dì wò zī,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