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韩使同在边》
汉家失中策,胡马屡南驱。
闻诏安边使,曾是故人谟。
废书怅怀古,负剑许良图。
出关岁方晏,乘障日多虞。
虏入白登道,烽交紫塞途。
连兵屯北地,清野备东胡。
边城方晏闭,斥堠始昭苏。
复闻韩长孺,辛苦事匈奴。
雨雪颜容改,纵横才位孤。
空怀老臣策,未获赵军租。
但蒙魏侯重,不受谤书诬。
当取金人祭,还歌凯入都。
中文译文:《回答韩使在边境上》
汉朝失去了治国的良策,北方胡人的马队不断南下侵扰。
听到召令担任安抚边疆的使命,曾经是故友的谋士。
弃置的书籍使我怀念古时的智慧,背负剑与许副图谋。
离开关外,岁月悠长,越过障碍,风险多多。
敌虏入侵白登道,烽火在紫塞的道路上交替燃烧。
数万官兵驻扎在北方,边境的田野备战,以应对东方胡人的进攻。
边城渐渐沉寂,斥堠初现昭苏的边境。
再一次听到韩长孺的消息,为了匈奴的事务而辛苦。
风雨雪使容颜改变,勇敢地行动使我身处难题之中。
怀揣着老臣们的计策,未能得到赵军的军务津贴。
但蒙受魏侯的嘉奖,不受谣言书信的诬陷。
当我取得金人的头颅,凯旋入都时将会高歌一曲。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是唐代陈子昂写给韩长孺的回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边疆安抚使的辛劳和对于边境情势的忧虑之情。作者积极应对边境的挑战,但一直未能实现愿望,使得自己备受打击。然而,他坚持正直的行为,最终得到了魏侯的认可和奖励。这首诗中充满了忠诚、不屈不挠和对国家的忧虑。通过描绘边境的困难和自己的努力,作者表达了忠诚和忧虑的情感,强调了对国家的责任和对边境事务的重要性。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深沉,展示了唐代士人的责任感和忠诚精神。
“边城方晏闭”出自唐代陈子昂的《答韩使同在边》,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iān chéng fāng yàn bì,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