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补阙摄御史充河西节度判官》
昔年叨补衮,边地亦埋轮。
官序惭先达,才名畏后人。
西戎虽献款,上策耻和亲。
早赴前军幕,长清外域尘。
中文译文:
曾年我得到一件官衣,同时也在边地上奔波。
官职的顺序使我感到羞愧,才名让我敬畏于后人。
西北国家虽然带来贡品,但我不愿意与他们和亲。
我将早日赴前线,远离长安的尘埃。
诗意:
该诗描写了诗人孙逖送别李补阙出任河西节度判官的情景。诗人第一句提到自己曾经也曾在边境工作过,后来被调往后方。他感到惭愧,因为其他官员已先于他有所成就。诗人知道自己的才名并不出众,也会受到后来者的威胁。
然后,诗人表达了对西戎的鄙视。虽然西戎可能带来贡品,但他们的做法让诗人感到耻辱,因而拒绝了与他们的接触。
最后,诗人表示他将尽早前往前线,远离长安的繁华,去为国家效力,为自己争取荣誉。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个人的经历为切入点,展示了他对于官职晋升和才名辈分的思考。诗人通过自我反省,表露出对成就的渴望和对自身能力的怀疑。
诗中的西戎一词,指的是西北边境的少数民族。诗人对他们的反感主要源自他们常常献贡的行为,并对他们的视国家大义不重。这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忠诚和自尊的态度。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使命感,他希望早日前往前线,为国家效力,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于清贫而安定的外界环境的选择。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与情感,抒发了作者对于官职辈分、才名荣耀和国家忠诚的思考,展示了他积极向前的决心和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
“西戎虽献款”出自唐代孙逖的《送李补阙摄御史充河西节度判官》,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ī róng suī xiàn kuǎ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