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中文译文:
送漪叔游颍川兼谒淮阳太守
现在罢去做官,如今要离开家园一人独自行。
在嵩阳入睡时梦见自己回到了家乡,颍水只有一半的路程。
听说淮阳的太守,位于东南方向,待在官署思考政事清明。
郡宅中观其施政的日子,人们和马匹皆望着家乡而动情。
叠嶂的雪初霁,冷冷的梆梆寒砧在霜后声声鸣。
临川之前沉思万千,悲叹着寂寞的故事,自己只能勤勉务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李颀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诗中虽然描写了罢去做官的离别情景,但并没有过多的抒发离别之苦,反而以清新自然、朴实深入的笔触,抒发诗人内心的深情和思考。
诗人主动辞官,离开家乡,行走在嵩阳的山野间,此时在梦中忽然回到了家乡,颍水只有一半的路程,给人以思乡之情。然后听说淮阳的太守懂得治理清明,使人们产生了更加思乡的情感。叠嶂的雪初霁,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困苦逐渐消散,寒砧鸣响让人联想到年节将至,家乡的田园景色;临川之前,诗人叹息着身世之原由,寂寞的经历,只能勤勉地回到耕作中去。
整首诗以抒发诗人思乡之情为主线,以离别背后的思考与感慨为主题,以嵩阳、颍水、淮阳等地景物为背景,展现了诗人深沉孤独、朴素务实的个性特点。同时借景抒情,以离别写思乡,通过丰富的形象描写,寄托了诗人对乡愁的无限思念和对家园的眷恋之情。
“寒砧霜后鸣”出自唐代李颀的《奉送漪叔游颍川兼谒淮阳太守》,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án zhēn shuāng hòu mí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