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山西峰草堂作》是唐朝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结庐对中岳,青翠常在门。遂耽水木兴,尽作渔樵言。顷来阙章句,但欲闲心魂。日色隐空谷,蝉声喧暮村。曩闻道士语,偶见清净源。隐几阅吹叶,乘秋眺归根。独游念求仲,开径招王孙。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栖迟虑益澹,脱略道弥敦。野霭晴拂枕,客帆遥入轩。尚平今何在,此意谁与论。伫立云去尽,苍苍月开园。
诗意:诗人结庐在缑山的西峰,门前常年青翠。他沉迷于山水和木叶的兴致,用渔樵的言语来构思诗词。近来断了文采和意味,只想消遣心魂。白天的光色渐渐隐没在空谷中,蝉鸣声喧嚣着晚村。曾经听到道士的言语,偶然发现了清净的源泉。他在枯井边阅读片片吹落的叶子,借秋天眺望落叶归根的景象。独自游玩时,念起求仲的诗句,希望能够招呼到王孙们。雨点在南涧零落,孤峰在东原中显露。安居思虑愈加宁静,将道德之义变得简明。野霭晴朗时拂拭床张,客船遥远航入轩中。尚平如今在何方,此意又有谁共论。站立云去尽处,苍茫的月光照亮了园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结庐在缑山西峰的草堂生活。诗中所写的景物丰富多样,读者可以感受到山峰的青翠、空谷的寂静、蝉鸣的喧嚣和雨点的零落。诗人通过观察山水、阅读诗句和思考人生的意义,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揭示了一种淡泊名利、安静自然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具有鲜明的山水意味和人生哲理。
“青翠常在门”出自唐代岑参的《缑山西峰草堂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īng cuì cháng zài mén,诗句平仄:平仄平仄平。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