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近海楼赏析

孤城近海楼朗读

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尚书未出守,爱子向青州。
一路通关树,孤城近海楼。
怀中江橘熟,倚处戟门秋。
更奉轻轩去,知君无客愁。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送别裴校书(一种官职)前往淄川(今山东淄博)觐省(考察、监察官员的行为)。诗人以深情厚意,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切之情。虽然这首诗的内容显然在叙述特定的场景和情境,但它也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友人未来的祝愿。

赏析:
1. 诗人的感情表达:诗人表达了深切的情感。他把裴校书送行的场景描绘得十分生动,以此传达他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的交流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体现了人情的真挚和友情的珍贵。

2. 描写自然景色:诗中描绘了“一路通关树”和“孤城近海楼”等景色,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致。这些景物的描绘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还为整首诗增添了些许的诗意。

3. 季节与心情的对应:诗中提到“怀中江橘熟,倚处戟门秋”。这两句表达了秋天成熟的景象,以及作者对友人远行的心情。橘子熟了,季节也进入了秋天,而作者此刻的情感似乎也变得更加思索和深沉。

4. 对未来的祝愿:最后两句“更奉轻轩去,知君无客愁”传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祝愿。送别之际,他希望友人前程顺遂,不再有忧愁和烦恼。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情感丰富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情感,同时也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季节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索和祝愿。这种抒发情感和赋予景物以情感的手法,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这首诗词的亮点之一。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