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与群公过慈恩寺
乘兴忽相招,僧房暮与朝。
雪融双树湿,沙闇一灯烧。
竹外山低塔,藤间院隔桥。
归家如欲懒,俗虑向来销。
诗词的中文译文是:
雪后与群公一起游览慈恩寺
出于兴致,突然被朋友们招呼,一起在傍晚时分拜访寺庙。
雪融化了,双树变得湿漉漉的,沙漠中的一盏灯在燃烧。
竹林外是低矮的塔,藤蔓遮挡了院子里的小桥。
回家的时候感到有点懒散,尘俗的忧虑一直在减弱。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诗人岑参和他的朋友们在雪后共同游览慈恩寺的情景。他们出于一种快乐和好奇心的驱使,决定在黄昏时分来到寺庙,观赏雪后的景色。诗中以雪融化、双树湿漉漉、沙漠中的一盏灯燃烧等细节描绘了寺庙的静谧和宁静,以及他们在此时的心境。诗中还描绘了竹外的低塔、藤蔓覆盖的小桥等景物,增加了诗的趣味性和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雪后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寺庙的画面,通过描写寺庙的景物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氛围。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起点,以自己的心境为主线,在雪后的慈恩寺里寻找到一种宁静和自在。整首诗行井然有序,用字简练,表达了诗人在寺庙中寻求心灵的平静的愿望,让人感到一种宁静和静谧的氛围。同时,通过诗人回家时的心情,也表达了他对尘俗之事的蔑视和人生追求的淡漠态度。这首诗整体上以寺庙、自然景物和诗人自身的心境为主线,将宁静、自在、淡泊和追求自由等主题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思考人生和追求内心平静的启示。
“归家如欲懒”出自唐代岑参的《雪后与群公过慈恩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uī jiā rú yù lǎ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