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大路翻译及注释
翻译
沿着大路跟你走,双手拽住你衣袖。千万不要嫌弃我,别忘故情把我丢。
沿着大路跟你走,紧紧握住你的手。千万别嫌我貌丑,别忘情好把我丢。
注释
1.遵:沿着。
2.掺(shǎn):执,拉住,抓住。袪(qū):衣袖,袖口。
3.无我恶(è):不要以我为恶(丑)。一说“恶(wù)”意为“讨厌”。
4.寁(zǎn):去。即丢弃、忘记的意思。一说迅速。故:故人,故旧,旧情。
5.无我魗(chǒu):不要以我为丑。魗,同“丑”。
6.好(hào):情好。
遵大路鉴赏
此篇无首无尾,诗人只是选择男子离家出走,女子拽着男子衣袖,拉紧他的手,苦苦哀求他留下的一个小镜头,以第二人称呼告的语气反复哭诉。全诗只有两章八句,既没有点明男子离家出走的原因,也没有交代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然而诗人描绘的这幅平常而习见的画面,却是活灵活现的。诗中生动地描述了一幅似乎非常具体的生活场景:一对男女在大路上追逐,女的追上男的,在路边拉扯纠缠,还似乎有女子悲怆的哭诉声,她呼唤着男子,不断重复地说着:“不要嫌恶丢弃我!”“多年相爱不能说断就断!”除此,她已经没有别的话要说,仿佛自己的一切辛酸、痛苦、挣扎、希望都凝聚在这两句话中了。她多么渴望在自己的哀求下,他能回心转意,两人重归于好,相亲相爱过日子。这是女主人公唯一祈求。但是,诗至此却戛然而止,不了了之,留下了一大片画面空白,容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情趣去创造,去丰富,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设想,绘出不同结果的精彩画面。所以诗中这幅片断性的画面尽管是一目了然的,但却是极具有包孕性的。
此诗语言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原诗纯为赋体,二章四句,每句皆押韵。第二章首句“路”,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当作道,与手、魗、好为韵,凡《诗》次章全变首章之韵,则第一句先变韵。
遵大路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背景,历来有多种说法,很难坐实,《毛诗序》谓:“《遵大路》,思君子也。庄公失道,君子去之,国人思望焉。”此君子泛指有治国才能的贤人;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则指实为“周公卿欲留郑庄公也”。朱熹《诗集传》斥此为“淫妇”诗,他说:“淫妇为人所弃,故于其去也,揽其祛而留之曰:子无恶我不留,故旧不可以遽绝也。”戴君恩《读诗臆评》以为是妻子送别丈夫之诗。姚际恒《诗经通论》又说是“故旧于道左(旁)言情,相和之辞”。今人多主“弃妇”说,当是从朱熹说引出。而郝懿行《诗问》又有“留夫”一说,他说:“民间夫妇反目,夫怒欲去,妇惧而挽之。”
遵大路翻譯及注釋
翻譯
沿著大路跟你走,雙手拽住你衣袖。千萬不要嫌棄我,別忘故情把我丟。
沿著大路跟你走,緊緊握住你的手。千萬別嫌我貌醜,別忘情好把我丟。
注釋
1.遵:沿著。
2.摻(shǎn):執,拉住,抓住。袪(qū):衣袖,袖口。
3.無我惡(è):不要以我為惡(醜)。一說“惡(wù)”意為“討厭”。
4.寁(zǎn):去。即丟棄、忘記的意思。一說迅速。故:故人,故舊,舊情。
5.無我魗(chǒu):不要以我為醜。魗,同“醜”。
6.好(hào):情好。
遵大路鑒賞
此篇無首無尾,詩人隻是選擇男子離家出走,女子拽著男子衣袖,拉緊他的手,苦苦哀求他留下的一個小鏡頭,以第二人稱呼告的語氣反複哭訴。全詩隻有兩章八句,既沒有點明男子離家出走的原因,也沒有交代他們之間是什麽關係,然而詩人描繪的這幅平常而習見的畫麵,卻是活靈活現的。詩中生動地描述了一幅似乎非常具體的生活場景:一對男女在大路上追逐,女的追上男的,在路邊拉扯糾纏,還似乎有女子悲愴的哭訴聲,她呼喚著男子,不斷重複地說著:“不要嫌惡丟棄我!”“多年相愛不能說斷就斷!”除此,她已經沒有別的話要說,仿佛自己的一切辛酸、痛苦、掙紮、希望都凝聚在這兩句話中了。她多麽渴望在自己的哀求下,他能回心轉意,兩人重歸於好,相親相愛過日子。這是女主人公唯一祈求。但是,詩至此卻戛然而止,不了了之,留下了一大片畫麵空白,容讀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審美情趣去創造,去豐富,可能有多種不同的設想,繪出不同結果的精彩畫麵。所以詩中這幅片斷性的畫麵盡管是一目了然的,但卻是極具有包孕性的。
此詩語言自然流暢,樸實無華。原詩純為賦體,二章四句,每句皆押韻。第二章首句“路”,王引之《經義述聞》說:“當作道,與手、魗、好為韻,凡《詩》次章全變首章之韻,則第一句先變韻。
遵大路創作背景
關於此詩背景,曆來有多種說法,很難坐實,《毛詩序》謂:“《遵大路》,思君子也。莊公失道,君子去之,國人思望焉。”此君子泛指有治國才能的賢人;何楷《詩經世本古義》則指實為“周公卿欲留鄭莊公也”。朱熹《詩集傳》斥此為“淫婦”詩,他說:“淫婦為人所棄,故於其去也,攬其祛而留之曰:子無惡我不留,故舊不可以遽絕也。”戴君恩《讀詩臆評》以為是妻子送別丈夫之詩。姚際恒《詩經通論》又說是“故舊於道左(旁)言情,相和之辭”。今人多主“棄婦”說,當是從朱熹說引出。而郝懿行《詩問》又有“留夫”一說,他說:“民間夫婦反目,夫怒欲去,婦懼而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