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早发汉武泉,我将离开故关。
深秋时节,我将踏上边路。
有人问我为何而行,我平生珍视的只有一次相见。
风吹拂山下的草,我的马系在河边的树上。
奉命服役的时间已经确定,回首望去,却未曾多次回顾。
离开故乡,幸好不算太远,但我身穿戎衣的同伴已经去世。
不仅仅是因为幽寒的边境地区,更因为思念我操纵的机关构造。
已经离开,不再言说,感谢与我相知相遇的知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李益将前往朔方的旅行。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和对即将面临的艰难境遇的担忧。
诗词开头的"早发汉武泉"意味着诗人早早离开故乡,前往汉武泉(朔方地区的一个地名),预示着他即将踏上边境的征程。"深秋时节"表明了他出发的时候是秋天,这也为整首诗词营造了一种寒冷而凄凉的氛围。
诗中的"弭盖出故关"指的是离开故乡,告别亲人和熟悉的环境。"问我此何为,平生重一顾"表达了他的知音们对他离去的疑问,而他自己则深感此行的重要性,珍视这次离别。
诗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风吹山下草,系马河边树"描绘了离别时的风景,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奉役良有期,回瞻终未屡"表示他接受的使命有一定的期限,但回头望去,却没有多次回顾过。
诗词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将要面临的艰辛境遇的担忧。"去乡幸未远,戎衣今已故"表明他离开故乡虽然不算远,但同行的战友却已离世。"岂惟幽朔寒,念我机中素"意味着他不仅要面对边境地区的寒冷,更要思念他操纵的机关构造,可能指的是他在军队中的职责和使命。
最后两句"去矣勿复言,所酬知音遇"表达了他已经离开,不再言说,同时感谢那些与他有着深厚交情的朋友们。
整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对故乡、亲人和知音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未来的忧虑。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情和思考,同时也展示了唐代士人在面对离别和艰难境遇时的坚毅和豁达。整首诗词通过对离别情感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震动和情感的共鸣。
“戎衣今已故”出自唐代李益的《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róng yī jīn yǐ gù,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