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代村中老人答》
朝代:唐代
作者:李端
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
少年曾失所,衰暮欲何依。
夜静临江哭,天寒踏雪归。
时清应不见,言罢泪盈衣。
中文译文:
京洛的尘埃消散后,乡村的烟火变得稀少。
年少时曾经失去过家园,如今年老衰弱,将何所依?
夜晚静谧时临江痛哭,天寒之中踏雪归家。
时光已逝,应该不会再有相见的机会,说完这番话后,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对年少时的经历和现实境况的感慨和忧虑。诗人通过对京洛(指京都和洛阳,即指代繁华热闹的都市)风尘之后村乡的冷清描写,展现了岁月的流转,乡村的繁华渐渐消散,人世间的变迁。诗中的老人回忆起年少时失去家园的经历,如今年老衰弱,他不知道自己应该依靠什么来度过余生。在寒冷的夜晚,老人静静地站在江边痛哭,踏着雪回到了家中。他意识到时光已经不再回来,对曾经的美好遗憾和无奈溢于言表,泪水已经湿透了他的衣袖。
这首诗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展示了时光流转和人生的无常。通过对乡村与都市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繁华背后的虚幻和离散的思考。老人的经历和现实境况让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残酷。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唤起了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衰暮欲何依”出自唐代李端的《代村中老人答》,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uāi mù yù hé yī,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