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赋松上鸥翻译及注释
翻译
偶尔听到窗外松树上拍打翅膀扑扑鹿鹿的声音,知道沙鸥在夜宿,十分惊喜。小孩子声音小一些,别惊动了鸥鸟。
不一会儿工夫,沙鸥突然振翅远飞,不知道它落到何处去了。告诉沙鸥,我已经向朝廷提出请求,要辞官归隐了。
注释
昭君怨:词牌名,又名《宴西园》、《一痕沙》。四十字,全阕四换韵,两仄两平递转,上下片同。
诚斋:杨万里书房的名字。
已而:后来。
扑鹿:状声音。张志和《渔父》:“惊起鸳鸯扑鹿飞。”
稚子:幼子;小孩。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俄倾:片刻;一会儿。
归休:辞官退休;归隐。
报沙鸥:沙鸥,栖息于沙滩、沙洲上的鸥鸟。《文选》卷三十一江淹《杂体诗》“拟张绰”,李善注引《庄子》:“海上有人好鸥鸟者,旦而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至者百数。其父曰:‘吾闻鸥从汝游,试取来,吾从玩之。’曰:’诺。‘明旦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今本无之。《列子·黄帝篇》略同。人无机心,能感动异类,称”鸥鸟忘机“本此。这里意谓自己志在隐居,约沙鸥为伴,今即将实行,故告知它。曹松《赠方干》二之二:”他时莫为三征起,门外沙鸥解笑君。“本词似用此意。黄庭坚《登快阁》:”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昭君怨·赋松上鸥鉴赏
上片写作者静坐书室,意外地听窗外松树上有沙鸥前来投宿,十分惊喜。“偶听松梢扑鹿”,“偶”字意即偶然地,或者说是意料之外地,“扑鹿”是象声词。首句说,他偶然听到门前松树梢上有飞鸟拍打翅膀的“扑鹿”声,凭着生活经验,他“知是沙鸥来宿”。首二句无丝毫的渲染与夸饰,似乎是简单地平铺直叙,但只要稍稍揣摩,便不难发现,这十二个字既写出了环境的寂静,又写出了树上鸥鸟的活动,从字面看,人未见形,鸥未露体,而在读者的意念中,却分明“看”到作者凝神谛听的神态,“听”到沙鸥抖动翅膀的扑扑鹿鹿的声音,这足以说明,这两句近似口语的话,并非随意信手写来,而是经过认真推敲锤炼而得,因此颇为传神。
“稚子莫喧哗,恐惊他。”沙鸥前来投宿,作者无限欣喜,他小心翼翼地向正在玩耍的孩子们示意,告诫他们不要吵闹,恐怕惊吓了鸥鸟。这两句于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沙鸥这种鸟儿非常喜欢,同时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而且增加了本词的生活气息。“莫”字和“恐”字表达出作者对沙鸥由衷的喜爱。
下片写鸥鸟远飞,词人不免怅然若有失,进而将鸥鸟人格化,与之沟通思想,借以抒发心志。“俄顷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作者正因为沙鸥落在“诚斋”门前松树上高兴,转瞬间沙鸥忽然振翅远飞,作者深感失望,先前的激情顿时冷落下来。“不知何处”说明作者对鸥鸟十分记挂,面对一片空虚的茫茫夜空,他万分焦虑,却又无可如何。两句中“飞去”二字重复使用,这种手法在现代修辞学上称为“顶真”,因为用得恰切自然,所以读起来丝毫没有重复的感觉。
“我已乞归休,报沙鸥。”结尾两句,作者和盘托出心志,把自己辞官归隐的事告诉沙鸥,表述了他期望求得沙鸥“理解”的心情。据《宋史》记载,杨万里长期被贬,愤而辞官家居,临终前曾有“韩佗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的话,说明他因为报国无门,又不被人理解,忧愤至死。本词把沙鸥视为“知己”,寄托自己的感情,其意也在于排解内心的苦闷。
昭君怨·赋松上鸥创作背景
本词是杨万里辞官归隐家乡江西吉水时的作品,题目《赋松上鸥》说明,这是一首咏物词。小序交代了鸥来复去的时间、地点和经过,“感而赋之”一句,则说明写作动机。
昭君怨·賦鬆上鷗翻譯及注釋
翻譯
偶爾聽到窗外鬆樹上拍打翅膀撲撲鹿鹿的聲音,知道沙鷗在夜宿,十分驚喜。小孩子聲音小一些,別驚動了鷗鳥。
不一會兒工夫,沙鷗突然振翅遠飛,不知道它落到何處去了。告訴沙鷗,我已經向朝廷提出請求,要辭官歸隱了。
注釋
昭君怨:詞牌名,又名《宴西園》、《一痕沙》。四十字,全闋四換韻,兩仄兩平遞轉,上下片同。
誠齋:楊萬裏書房的名字。
已而:後來。
撲鹿:狀聲音。張誌和《漁父》:“驚起鴛鴦撲鹿飛。”
稚子:幼子;小孩。
喧嘩:聲音大而雜亂。
俄傾:片刻;一會兒。
歸休:辭官退休;歸隱。
報沙鷗:沙鷗,棲息於沙灘、沙洲上的鷗鳥。《文選》卷三十一江淹《雜體詩》“擬張綽”,李善注引《莊子》:“海上有人好鷗鳥者,旦而之海上,從鷗鳥遊,鷗鳥至者百數。其父曰:‘吾聞鷗從汝遊,試取來,吾從玩之。’曰:’諾。‘明旦之海上,鷗鳥舞而不下。“今本無之。《列子·黃帝篇》略同。人無機心,能感動異類,稱”鷗鳥忘機“本此。這裏意謂自己誌在隱居,約沙鷗為伴,今即將實行,故告知它。曹鬆《贈方幹》二之二:”他時莫為三征起,門外沙鷗解笑君。“本詞似用此意。黃庭堅《登快閣》:”萬裏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昭君怨·賦鬆上鷗鑒賞
上片寫作者靜坐書室,意外地聽窗外鬆樹上有沙鷗前來投宿,十分驚喜。“偶聽鬆梢撲鹿”,“偶”字意即偶然地,或者說是意料之外地,“撲鹿”是象聲詞。首句說,他偶然聽到門前鬆樹梢上有飛鳥拍打翅膀的“撲鹿”聲,憑著生活經驗,他“知是沙鷗來宿”。首二句無絲毫的渲染與誇飾,似乎是簡單地平鋪直敘,但隻要稍稍揣摩,便不難發現,這十二個字既寫出了環境的寂靜,又寫出了樹上鷗鳥的活動,從字麵看,人未見形,鷗未露體,而在讀者的意念中,卻分明“看”到作者凝神諦聽的神態,“聽”到沙鷗抖動翅膀的撲撲鹿鹿的聲音,這足以說明,這兩句近似口語的話,並非隨意信手寫來,而是經過認真推敲錘煉而得,因此頗為傳神。
“稚子莫喧嘩,恐驚他。”沙鷗前來投宿,作者無限欣喜,他小心翼翼地向正在玩耍的孩子們示意,告誡他們不要吵鬧,恐怕驚嚇了鷗鳥。這兩句於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對沙鷗這種鳥兒非常喜歡,同時表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而且增加了本詞的生活氣息。“莫”字和“恐”字表達出作者對沙鷗由衷的喜愛。
下片寫鷗鳥遠飛,詞人不免悵然若有失,進而將鷗鳥人格化,與之溝通思想,借以抒發心誌。“俄頃忽然飛去,飛去不知何處?”作者正因為沙鷗落在“誠齋”門前鬆樹上高興,轉瞬間沙鷗忽然振翅遠飛,作者深感失望,先前的激情頓時冷落下來。“不知何處”說明作者對鷗鳥十分記掛,麵對一片空虛的茫茫夜空,他萬分焦慮,卻又無可如何。兩句中“飛去”二字重複使用,這種手法在現代修辭學上稱為“頂真”,因為用得恰切自然,所以讀起來絲毫沒有重複的感覺。
“我已乞歸休,報沙鷗。”結尾兩句,作者和盤托出心誌,把自己辭官歸隱的事告訴沙鷗,表述了他期望求得沙鷗“理解”的心情。據《宋史》記載,楊萬裏長期被貶,憤而辭官家居,臨終前曾有“韓佗胄奸臣,專權無上,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的話,說明他因為報國無門,又不被人理解,憂憤至死。本詞把沙鷗視為“知己”,寄托自己的感情,其意也在於排解內心的苦悶。
昭君怨·賦鬆上鷗創作背景
本詞是楊萬裏辭官歸隱家鄉江西吉水時的作品,題目《賦鬆上鷗》說明,這是一首詠物詞。小序交代了鷗來複去的時間、地點和經過,“感而賦之”一句,則說明寫作動機。
“忽有一鸥来泊松上”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昭君怨·赋松上鸥》,诗句共8个字,诗句拼音为:hū yǒu yī ōu lái bó sōng shà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