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王氏)》是唐代权德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筮水灵源濬,因山祔礼崇。
从龙开ek路,合璧向方中。
殿帐金根出,廞衣玉座空。
唯馀文母化,阴德满公宫。
配礼归清庙,灵仪出直城。
九虞宁厚载,一惠易尊名。
晓漏铜壶涩,秋风羽翣轻。
容车攀望处,孺慕切皇情。
哀笳出长信,宝剑入延津。
呜咽宫车进,凄凉祠殿新。
青乌灵兆久,白燕瑞书频。
从此山园夕,金波照玉尘。
中文译文:
筮水灵源濬,因山祭祀恭。
沿着龙脉开辟道路,合璧献给方中。
殿帐中金根出,廞衣下玉座空。
只剩下文母的化身,阴德充盈公宫。
按照礼仪归还清庙,灵仪出现在直城。
九虞宁愿高负重,一惠易得尊名。
黎明时分漏器流动不畅,秋风中羽翼轻盈。
容车攀望的地方,怀慕之情深沉。
哀笳吹奏长信之音,宝剑入延津之地。
宫车哀叹之声进发,祠殿凄凉又新。
青乌一直是灵兆,白燕的吉书频繁。
从此以后,山园的夜晚,金色波浪照耀着玉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权德舆为唐代大行皇太后所作的挽歌。诗中通过描绘各种仪式和场景,表达了对皇太后的哀悼和缅怀之情。
诗词的开篇以筮水和山祭祀为背景,表明了对皇太后的恭敬之情。接着,诗人借用了龙脉和合璧的意象,来形容皇太后的崇高地位和功绩。殿帐中金根出,廞衣下玉座空,则表达了皇太后已经离世,只剩下她的精神和美德在公宫里流传。
诗中还描述了对皇太后的后继者所进行的配礼和祭祀,表现了对皇太后的尊崇和对新的统治者的期望。九虞宁愿高负重,一惠易得尊名,表明对新统治者的期望和祝福。
诗词末尾以凄凉的景象和吉兆的预示作结。宫车进发时的哀叹声,祠殿凄凉的新景象,表达了对皇太后离世的痛惜之情。然而,青乌灵兆久,白燕瑞书频,预示着皇太后的灵光将长久流传,吉祥的征兆将频频降临。从此以后,山园的夜晚,金色波浪将照耀着玉尘。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大行皇太后的哀悼、敬仰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通过描绘仪式和场景,展示了皇太后的高贵地位和功绩,以及对她的深深怀念之情。诗词中的山水、龙脉、合璧等意象,增添了诗词的庄严和神秘感。同时,通过对后继者的配礼和祭祀,表达了对新的统治者的祝福和期望。
整首诗词以凄凉的氛围贯穿始终,展现了对皇太后离世的悲痛之情。然而,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皇太后精神的传承和对未来的乐观展望,显示出希望皇太后的美德和影响能够长远流传,并带来吉祥和光明的预示。
这首诗词结构严谨,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大行皇太后的深深敬仰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宝剑入延津”出自唐代权德舆的《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王氏)》,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ǎo jiàn rù yán jī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