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楚昭王庙》
丘坟满目衣冠尽,
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
一间茅屋祭昭王。
中文译文:
墓地尽是塚坟,衣冠早已荡然无存,
城阙连绵云雾中,草木凋敝荒凉。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国人怀念昭王的德行,
在一间简陋的茅屋中祭奠楚昭王。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昔日辉煌的楚国的现状。楚国曾经是一个充满荣耀和文化的国家,但现在已经衰落殆尽,城市一片荒凉,墓地中布满了青春早已消逝的人们。然而,仍有一些国人心怀对昭王的敬仰和怀旧之情,在茅屋中恭敬地祭奠着昔日的国君。
赏析:
这首诗以极为质朴的方式表达了对楚国昔日辉煌的怀念和对昭王及其道德的敬仰。诗人通过枯草凋零、灰尘沉积的景象,反衬出昔日楚国的繁荣和壮丽。尽管现在一切已经消散殆尽,但仍有一部分人铭记着昭王的功德和治国之道。茅屋作为祭祀的地方,显示了昭王已经不再居于王庙之中,而是在人们心中具有了更加崇高的地位。整首诗意味深远,既表达了对昭王德行的尊敬,又传达了对流逝时光的哀叹和对国家兴衰的思考。
“一间茅屋祭昭王”出自唐代韩愈的《题楚昭王庙》,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jiān máo wū jì zhāo wáng,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