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鶗鴂吟》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朝阳冉冉升起时有鸣凤的美景,但却没有千万祭祀的声音,鸣凤的鸣叫声反而成为晨间第一个进入人们耳中的声音。秋风吹拂着白露,那时候鸣凤哭鸣。然而,在这美好的春天,它如何能进入耳中,唧唧地在院子里飞翔呢?
诗词中融入了许多自然元素,如朝阳、鸣凤、白露等,使整首诗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通过鸣凤的声音,诗人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同时也表达了一种默默无闻的美,就像鸣凤的声音没有得到人们的关注和祭祀,但却是大自然中最早进入人们耳中的声音。
这首诗情景交融,语言简练,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在充满繁华和浮躁的现代社会中,诗词中平凡而真实的美,使人们能够沉静下来,感受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宁静。
“鶗鴂催众芳”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鶗鴂吟》,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í jué cuī zhòng fā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