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潮歌》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诗的中文译文:
屯门积日无回飙,沧波不归成踏潮。
轰如鞭石矻且摇,亘空欲驾鼋鼍桥。
惊湍蹙缩悍而骄,大陵高岸失岧峣。
四边无阻音响调,背负元气掀重霄。
介鲸得性方逍遥,仰鼻嘘吸扬朱翘。
海人狂顾迭相招,罽衣髽首声哓哓。
征南将军登丽谯,赤旗指麾不敢嚣。
翌日风回沴气消,归涛纳纳景昭昭。
乌泥白沙复满海,海色不动如青瑶。
这首诗描绘了汹涌的海潮景象,表达了自然界的巨力和壮观之美。诗意深远,赋予海潮骇人的力量感,使人感叹自然界的伟大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海潮的形态为主题,运用诗人独特的表现手法,将海潮比作一种巨力。通过诗中的形容词和动词,如“轰如鞭石”、“惊湍”、“大陵高岸失岧峣”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海潮的奔腾和冲击力。诗人使用了很多形容词描绘海潮的景象,如“屯门积日无回飙”、“沧波不归成踏潮”、“亘空欲驾鼋鼍桥”等,使得诗中的海潮形象栩栩如生。通过这些描写,诗人旨在将海潮的力量通过诗歌传递给读者。
在诗的结尾,诗人写到“海色不动如青瑶”,并借此展现了海潮的美丽和宁静之处,使整首诗产生了一种美感。这种美感从对自然界的赞美中产生,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海潮的磅礴与壮阔,表现出自然界的伟大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同时也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美丽和宁静之处。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力量和美的深刻思考和赞美之情。
“大陵高岸失岧峣”出自唐代刘禹锡的《踏潮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à líng gāo àn shī tiáo yáo,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