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庭梅寄人》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诗意描绘了春天初开的庭院里的梅花,表达了梅花早开的苦涩和美丽,通过对比来反映人生的不易。
译文: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庭院里的梅花为写作对象,描绘了梅花在寒冷的早春中勇敢绽放的形象。诗人说,早开的梅花常常遭受寒冷的侵袭,所绽放的花朵虽美丽,但实实在在的果实往往酸涩。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初春之时,梅花的芬芳美丽却会逐渐消散。他说,就好像傲慢的桃花骄傲得相互嘲笑,而妓女们也不愿意回头看梅花。最后,诗人进一步深入思考,问如何调整金鼎的火候才能炼制出正品的药物,并将之与梅花的酸涩和辛酸进行对比,表达了人生经历和磨砺的艰辛。
整首诗以梅花的形象为线索,通过梅花的早开和酸涩与人生的苦难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并借此抒发自己对梅花的崇敬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质朴的语言,诗人呼吁人们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和困难,坚持追求正道,把握人生的真谛。
“君问调金鼎”出自唐代刘禹锡的《咏庭梅寄人(一作庭梅咏寄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ūn wèn diào jīn dǐ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