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白二十二赠给王山人
爱慕名声之世忘记了自己的名声,忙碌无事时身心不操心。
古老的传说一直流传到现在,岁月虽然改变了容貌,但精神永远新鲜。
飞节文书传达至三清之路,受到神仙的赐福和五岳之神的保佑。
笑听鲜明的晨钟和傍晚的鼓声,只能催促城市的人们忙于朝市。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以抒发作者对名利的态度,表达了追求内心宁静和自尔生活的情愿。作者将现实世界的繁杂和虚妄称作“爱名之世”和“多事之时”,并借此表达了对这种环境的厌憎之情,将自己自诩为远离纷扰的“名客”。学会忘记名声,不操心于琐事,能够真正体会到内心的宁静和自在。
作者以“古老相传见来久,岁年虽变貌常新”来寄托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尽管时光流转,世事变化,但精神永恒不变,只要保持内心的初心和活力,岁月的变化对于我们来说只是表面的变化。
诗中的“飞章上达三清路,受箓平交五岳神”表达的是作者受到神仙的喜爱和祝福,以及五岳之神的保佑。这种表达是对儒家思想和道家信仰的一种追求和力量寄托,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热爱和敬仰。
最后,作者通过“笑听咚咚朝暮鼓,只能催得市朝人”这一句描述了自己远离尘嚣,享受宁静的生活。鲜明的晨钟和傍晚的鼓声成了作者的“警钟”,提醒身处都市的人们要忙碌于朝买卖之中。这也是对尘世的一种态度,无论是从维持生计还是市井喧嚣中,都离不开繁忙的生活。
总之,诗中通过对名利和世态的反思,抒发了诗人对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信仰的追求和敬重。
“受箓平交五岳神”出自唐代刘禹锡的《同白二十二赠王山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òu lù píng jiāo wǔ yuè shé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