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独吟》
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
万缘皆已消,此病独未去。
每逢美风景,或对好亲故。
高声咏一篇,恍若与神遇。
自为江上客,半在山中住。
有时新诗成,独上东岩路。
身倚白石崖,手攀青桂树。
狂吟惊林壑,猿鸟皆窥觑。
恐为世所嗤,故就无人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山中独吟》写出了白居易对自己的痴迷和热爱之情。诗人描述了自己钟情于写作,以及在山中吟诵诗篇的情景。
诗人首先表达了人各有一种执着,而他的执着就在于文字和句子的构成。他感叹自己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但那种对文字的痴迷和追求却从未离去。
接下来诗人写到每当面对美丽的风景或与亲朋好友相聚时,他会高声吟唱一篇诗,仿佛与神明相遇般。这种境界使他感受到与神性的交流和启发。
诗人自称是江上客,但实际上常常住在山中。有时当他写好新的诗篇之后,会独自上东岩路。他靠在白石崖上,手攀青桂树,沉浸在对崇高事物的思考中。他痴狂地吟诵,惊动了林木峡谷,引来了猿鸟们的窥视。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人嘲笑和批评的担忧,因此他选择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发表自己的诗篇。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孤独而追求创作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对文字的执着。与此同时,诗人也对世俗眼光和评价保持了一定的警觉和排斥。整体上,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创作的追求和热爱,以及对世人眼光的不屑和担忧。
“此病独未去”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山中独吟》,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ǐ bìng dú wèi qù,诗句平仄:仄仄平仄仄。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