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水求珠》是唐代诗人王起创作的诗词作品。这首诗词以浑浊的水中探求珍珠为隐喻,表达了作者对真理和美好事物的追求的主题。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行潦沈明月,光辉也不浮。
识珍能洞鉴,精宝此来求。
几被泥沙杂,常随混浊流。
润川终自媚,照乘且何由。
的皪终难掩,晶荧愿见收。
蛇行无胫至,饮德已闻酬。
诗词通过描绘一轮沉没的明月,表达了光辉被浑浊水泥沙所掩盖的意象。作者借此来比喻人们对珍贵物品和美好事物的认知和追求,强调只有具备识珍的能力,才能洞察并追求精妙而宝贵的东西。
诗中提到的“几被泥沙杂,常随混浊流”进一步加深了浊水、泥沙、混浊流的形象,从而强调了对真理和美好事物的努力往往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和阻碍。
然而,诗句中也流露出一线希望和追求。最后两句诗“蛇行无腿至,饮德已闻酬”表达了即使行进困难,也应该保持品德高尚和追求真理的决心,最终会获得回报。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浑浊的水和明月的对比,以及对水的形象的扩展和比喻,巧妙地达到了表达追求真理和美好事物、思考人生追求的主题,启示人们要有清醒洞察的眼睛和不屈的勇气,努力追求内心的真理和追求的目标。
“几被泥沙杂”出自唐代王起的《浊水求珠》,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ǐ bèi ní shā zá,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