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月马上明赏析

残月马上明朗读

《岐路》

北风送微寒,徒侣勤远征。
忧人席不暖,残月马上明。
飘飘岐路间,长见日初生。
重嶂晓色浅,疏猿寒啼清。

人间多岐路,常恐终身行。
回见四方人,车轮无留声。
空谷亦堪隐,下田非懒耕。
古人有遗训,饱食非亲荣。

我生礼义乡,少小见太平。
圣贤犹羁旅,况复非其名。

中文译文:

北风带着微寒吹送,我和同伴勤勉地远行。
心怀忧虑,席上无暖意,残月高挂马上明亮。
在岐路上飘飘荡荡,长久目睹太阳初升。
重嶂的黎明色彩浅淡,稀疏的猿猴寒冷地哭鸣。

人生在世充满了岐路,常常担心终生徘徊。
回望四方之人,车轮无声悄然匆匆过。
空谷也适合隐居,下田并非懒散地耕种。
古人有教诲,吃饱并非亲友的荣耀。

我生于礼义之乡,从小就见证了太平盛世。
就连圣贤也常常身居羁旅,更何况非我等凡人。

诗意和赏析:

《岐路》是唐代诗人鲍溶的作品,从题目上可以看出,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走过各种岔路口,面对各种选择与抉择的心情。

诗人以北风微寒的描写开篇,给人一种寒意袭人的感觉,再通过徒侣勤奋远征的场景,表达了他们在坚持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的辛劳与不易。

诗中以“忧人席不暖,残月马上明”描写了诗人内心的困扰和迷茫,展现了他对生活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面对人生道路的分岔,诗人以“飘飘岐路间,长见日初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自己坚持前行的信念。

接下来的几句“重嶂晓色浅,疏猿寒啼清”,通过描绘山峦和猿猴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孤独和冷清的心境。

在第六句“人间多岐路,常恐终身行”,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抉择的恐惧和迷茫,害怕自己会一直走在错的路上。

最后几句“回见四方人,车轮无留声。空谷亦堪隐,下田非懒耕。古人有遗训,饱食非亲荣。”诗人提到了古人的教诲和智慧,告诫人们不要为了吃饱而追求虚荣的名利。最后两句“我生礼义乡,少小见太平。圣贤犹羁旅,况复非其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出生在礼义之邦的庆幸,以及对圣贤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以抒情的笔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前方岔路的犹豫和迷茫。它以诗人自身的经历,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的特点,唤起人们对生活选择和人生道路的思考与警醒。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