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萧翻译及注释
翻译
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晶晶亮。既已见到周天子,我的心情真舒畅。一边宴饮边谈笑,因此大家喜洋洋。
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浓又亮。既已见到周天子,感到恩宠又荣光。您的德行洁无瑕,祝您长寿永无疆。
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润又亮。既已见到周天子,快乐非常心悦畅。如同兄弟情意浓,美德无瑕寿且长。
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浓又浓。既已见到周天子,精致马勒饰黄铜。銮铃悦耳响叮当,万般福祉归圣躬。
注释
⑴蓼(lù):长而大的样子。萧:艾蒿,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⑵斯:语气词,犹“兮”。
⑶零:滴落。湑(xǔ):湑然,萧上露貌。即叶子上沾着水珠。
⑷写(xiè):舒畅。
⑸燕:通“宴”,宴饮。
⑹誉处:安乐愉悦。朱熹《诗集传》引苏辙《诗集传》:“誉、豫通。凡诗之誉,皆言乐也。”处,安乐也。
⑺瀼(ráng)瀼:露繁貌,露水很多。
⑻为龙为光:为被天子恩宠而荣幸,喜其德之辞。龙,古“宠”字。
⑼不爽:不差。
⑽不忘:没有止期。忘,“止”的假借。
⑾泥泥:露濡貌,露水很重。
⑿孔燕:非常安详。岂(kǎi)弟(tì):即“恺悌”,和乐平易。
⒀宜兄宜弟:形容关系和睦,犹如兄弟。宜,适宜。
⒁令德:美德。岂(kǎi):快乐。
⒂浓浓:同“瀼瀼”,露盛多貌。
⒃鞗(tiáo)革:鞗,辔头;革,马辔所余而垂者也。冲冲:饰物下垂貌。
⒄和鸾:鸾,借为“銮”,和与銮均为铜铃,系在轼上的叫“和”,系在衡上的叫“銮”。皆诸侯车马之饰也。《小雅·庭燎》亦以君子目诸侯,而称其鸾旗之美,正此类也。雝(yōng)雝:和谐的铜铃声。
⒅攸:所。同:会聚。
蓼萧鉴赏
全诗四章,全以萧艾含露起兴。萧艾,一种可供祭祀用的香草,诸侯朝见天子,“有与助祭祀之礼”,故萧艾以喻诸侯。露水,常被用来比喻承受的恩泽。故此诗起兴以含蓄、形象的笔法巧妙地点明了诗旨所在:天子恩及四海,诸侯有幸承宠。如此,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完全是一副诸侯感恩戴德、极尽颂赞的景仰口吻。
首章写初见天子的情景及感受。“蓼彼萧斯,零露湑兮。”自古以来,阳光雨露多是皇恩浩荡的象征和比喻,而微臣小民多以草芥自比,因此,这开头两句可以是兴,也可以看作比。有幸见到了君王,或是得到了君王的恩宠,当然是喜上眉梢,喜出望外,心里有多高兴自不待言,因此说:“既见君子,我心写兮。”似是日日夜夜,朝思暮盼,今日终遂心愿后的表述。因为在诸侯看来,入朝面君,无疑是巨大的幸事,一个“写”字,形象地描画出诸侯无比兴奋、诚惶诚恐、激动得难以言表的感受。境由心造,心情舒畅当然见什么都高兴。和君王在一起宴饮谈笑,如坐春风,因此,自然会得到君王的首肯、赞许,尽情享受那种恩遇带来的精神愉悦。因此,当他们与天子共享宴乐之时,便争相倾吐心中的敬祝之情,完全沉浸在圣洁的朝圣之乐中。
二、三两章进一步描写君臣之谊,分别从诸侯与天子两方面落笔。对诸侯而言,无疑应感谢天子圣宠,“为龙为光”,这当然是“其德不爽”的结果。故最后祝天子“寿考不忘”;对天子而言,则是描写其和乐安详的圣容及与臣下如兄弟般的深情。可以说抓住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天子的风仪及修养。这样可亲可爱的天子,不可能不受到臣下的拥戴与崇敬。
末章借写天子离宴时车马的威仪进一步展示天子的不凡气度。看那威风凛凛的高头大马,听那叮当悦耳的铃声和鸣,威而不滥,乐而不乱,恰恰表明天子不仅能够泽及四海,而且可以威加四夷,因此,他才能够集万福于一身,不愧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全诗以“和鸾雍雍,万福攸同”作结,为读者描绘了一派其乐融融的大祝福场面:四方车马齐聚,鸾铃叮当悦耳,臣民齐祝君王,万福万寿无疆!想来真是令人激动满怀,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此诗无论内容或是形式,均体现出雅诗的典型风格。因表现的是诸侯对天子的祝颂之情,未免有些拘谨,有些溢美,比起健康活泼、擅长抒发真情实感的民间风诗来,在艺术与情感上,可取之处便少了许多。
蓼萧创作背景
此诗当为诸侯朝见周天子时歌颂天子的诗歌。《毛诗序》谓此篇诗旨乃颂天子“泽及四海”,以之为宴远国之君的乐歌,朱熹则以为此乃“燕诸侯之诗”(《诗序辨说》)。吴闿生《诗义会通》又说:“据词当是诸侯颂美天子之作。”西周初年,国势昌盛,诸侯纷纷来朝,表示归附。周王也设宴招待,此诗就是在宴会上歌颂周王的乐歌。
蓼蕭翻譯及注釋
翻譯
艾蒿長得高又長,葉上露珠晶晶亮。既已見到周天子,我的心情真舒暢。一邊宴飲邊談笑,因此大家喜洋洋。
艾蒿長得高又長,葉上露珠濃又亮。既已見到周天子,感到恩寵又榮光。您的德行潔無瑕,祝您長壽永無疆。
艾蒿長得高又長,葉上露珠潤又亮。既已見到周天子,快樂非常心悅暢。如同兄弟情意濃,美德無瑕壽且長。
艾蒿長得高又長,葉上露珠濃又濃。既已見到周天子,精致馬勒飾黃銅。鑾鈴悅耳響叮當,萬般福祉歸聖躬。
注釋
⑴蓼(lù):長而大的樣子。蕭:艾蒿,一種有香氣的植物。
⑵斯:語氣詞,猶“兮”。
⑶零:滴落。湑(xǔ):湑然,蕭上露貌。即葉子上沾著水珠。
⑷寫(xiè):舒暢。
⑸燕:通“宴”,宴飲。
⑹譽處:安樂愉悅。朱熹《詩集傳》引蘇轍《詩集傳》:“譽、豫通。凡詩之譽,皆言樂也。”處,安樂也。
⑺瀼(ráng)瀼:露繁貌,露水很多。
⑻為龍為光:為被天子恩寵而榮幸,喜其德之辭。龍,古“寵”字。
⑼不爽:不差。
⑽不忘:沒有止期。忘,“止”的假借。
⑾泥泥:露濡貌,露水很重。
⑿孔燕:非常安詳。豈(kǎi)弟(tì):即“愷悌”,和樂平易。
⒀宜兄宜弟:形容關係和睦,猶如兄弟。宜,適宜。
⒁令德:美德。豈(kǎi):快樂。
⒂濃濃:同“瀼瀼”,露盛多貌。
⒃鞗(tiáo)革:鞗,轡頭;革,馬轡所餘而垂者也。衝衝:飾物下垂貌。
⒄和鸞:鸞,借為“鑾”,和與鑾均為銅鈴,係在軾上的叫“和”,係在衡上的叫“鑾”。皆諸侯車馬之飾也。《小雅·庭燎》亦以君子目諸侯,而稱其鸞旗之美,正此類也。雝(yōng)雝:和諧的銅鈴聲。
⒅攸:所。同:會聚。
蓼蕭鑒賞
全詩四章,全以蕭艾含露起興。蕭艾,一種可供祭祀用的香草,諸侯朝見天子,“有與助祭祀之禮”,故蕭艾以喻諸侯。露水,常被用來比喻承受的恩澤。故此詩起興以含蓄、形象的筆法巧妙地點明了詩旨所在:天子恩及四海,諸侯有幸承寵。如此,也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完全是一副諸侯感恩戴德、極盡頌讚的景仰口吻。
首章寫初見天子的情景及感受。“蓼彼蕭斯,零露湑兮。”自古以來,陽光雨露多是皇恩浩蕩的象征和比喻,而微臣小民多以草芥自比,因此,這開頭兩句可以是興,也可以看作比。有幸見到了君王,或是得到了君王的恩寵,當然是喜上眉梢,喜出望外,心裏有多高興自不待言,因此說:“既見君子,我心寫兮。”似是日日夜夜,朝思暮盼,今日終遂心願後的表述。因為在諸侯看來,入朝麵君,無疑是巨大的幸事,一個“寫”字,形象地描畫出諸侯無比興奮、誠惶誠恐、激動得難以言表的感受。境由心造,心情舒暢當然見什麽都高興。和君王在一起宴飲談笑,如坐春風,因此,自然會得到君王的首肯、讚許,盡情享受那種恩遇帶來的精神愉悅。因此,當他們與天子共享宴樂之時,便爭相傾吐心中的敬祝之情,完全沉浸在聖潔的朝聖之樂中。
二、三兩章進一步描寫君臣之誼,分別從諸侯與天子兩方麵落筆。對諸侯而言,無疑應感謝天子聖寵,“為龍為光”,這當然是“其德不爽”的結果。故最後祝天子“壽考不忘”;對天子而言,則是描寫其和樂安詳的聖容及與臣下如兄弟般的深情。可以說抓住了兩個最有代表性的方麵,恰如其分地刻畫出了天子的風儀及修養。這樣可親可愛的天子,不可能不受到臣下的擁戴與崇敬。
末章借寫天子離宴時車馬的威儀進一步展示天子的不凡氣度。看那威風凜凜的高頭大馬,聽那叮當悅耳的鈴聲和鳴,威而不濫,樂而不亂,恰恰表明天子不僅能夠澤及四海,而且可以威加四夷,因此,他才能夠集萬福於一身,不愧受命於天的真命天子。全詩以“和鸞雍雍,萬福攸同”作結,為讀者描繪了一派其樂融融的大祝福場麵:四方車馬齊聚,鸞鈴叮當悅耳,臣民齊祝君王,萬福萬壽無疆!想來真是令人激動滿懷,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此詩無論內容或是形式,均體現出雅詩的典型風格。因表現的是諸侯對天子的祝頌之情,未免有些拘謹,有些溢美,比起健康活潑、擅長抒發真情實感的民間風詩來,在藝術與情感上,可取之處便少了許多。
蓼蕭創作背景
此詩當為諸侯朝見周天子時歌頌天子的詩歌。《毛詩序》謂此篇詩旨乃頌天子“澤及四海”,以之為宴遠國之君的樂歌,朱熹則以為此乃“燕諸侯之詩”(《詩序辨說》)。吳闓生《詩義會通》又說:“據詞當是諸侯頌美天子之作。”西周初年,國勢昌盛,諸侯紛紛來朝,表示歸附。周王也設宴招待,此詩就是在宴會上歌頌周王的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