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歊台》是唐代许浑所写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凌高台的景色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自然变迁的思考。
诗词原文《凌歊台》:
宋祖凌高乐未回,三千歌舞宿层台。
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
行殿有基荒荠合,寝园无主野棠开。
百年便作万年计,岩畔古碑空绿苔。
诗词的中文译文:
宋高祖建造的凌高台,乐园中的欢乐从未离去,三千名歌舞者在层台上停留。
湘潭的云雾散尽后,暮色中的山峦显现出来,巴蜀之地的积雪融化,春水开始流动。
行宫中的殿宇废弃,野生的荠菜遍布丛林,王陵园中没有主人,野生的桐花盛开。
百年转瞬即逝,但却仿佛万年不变,岩畔的古碑染上绿苔,昔日的辉煌和荣耀只留下了痕迹。
诗意和赏析:
《凌歊台》以凌高台为背景,通过对台上景物的描绘,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自然变迁带来的深刻感悟。
首句描绘了凌高台曾经的欢乐和繁华,但如今已经没有了,唯有留下了三千名歌舞者的足迹。这种随着时光流转的变化,使人不禁感慨万千。
接着,诗人继续描绘了湘潭的云雾散去,山峦跃然眼前,巴蜀之地的积雪融化,春水开始流动。这种自然界的变迁和恢复让人感到对生命和时间的无限憧憬。
下半部分,诗人以行宫殿宇废弃、野生的草木遍布,以及王陵园中没有主人为比喻,表达了岁月的洗礼和人事的转移。百年转瞬即逝,然而,凌高台的存在却给人一种它仿佛永恒存在的错觉。
最后,诗人以岩畔的古碑空绿苔为终章,表达了时光消磨了昔日的辉煌和荣耀,而古碑仍在那里,留下了岁月的印记。
整首诗词以凌高台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事和自然的感慨,使人们对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产生深思。同时,诗中表达了一种虽物是人非但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之情。
“巴蜀雪消春水来”出自唐代许浑的《凌歊台(台在当涂县北,宋高祖所筑)》,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ā shǔ xuě xiāo chūn shuǐ lái,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