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二首
一烛从风到奈何,
二年衾枕逐流波。
虽知不得公然泪,
时泣阑干恨更多。
明月萧萧海上风,
君归泉路我飘蓬。
门前虽有如花貌,
争奈如花心不同。
中文译文:
第一首:
一烛随风到奈何,
两年里被流波追逐的衾枕。
虽然明白不能公然流泪,
时常在半夜悲伤得更多。
第二首:
月光明亮,海风萧萧,
你回到泉水旁,而我漂泊无依。
门前虽然美如花,
可惜花的心却不一样。
诗意:
《悼亡二首》是唐代诗人赵嘏写给亡友的悼文。诗中表达了作者因亲友离世的悲痛之情,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不同命运的反思。诗中通过烛与风、衾枕与流波等意象的使用,将作者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该诗通过对自身悲伤情绪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逝者的思念之情,并对自己流离失所的遭遇产生了质疑。诗人通过燃烛与风,枕头与流波的比喻,表达了他身处逆境的无力及对往事的眷恋之情。第二首则以明月、海风和门前的花为意象,表达了作者与亡友的分离,并对逝去的时光和自己的命运感到无奈与沮丧。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将作者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以个人悲伤为出发点,展现了对逝者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现状的无奈与迷茫,展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痛苦。整首诗给人以深深的哀思和思考。
“君归泉路我飘蓬”出自唐代赵嘏的《悼亡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ūn guī quán lù wǒ piāo pé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