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巴陵道中》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早春巴陵道上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岳阳早春的景色。
原文中的"远雪亭亭望未销",意指远处的山峰仿佛是犹存的雪一样。这一描写使得读者可以感受到早春时孤山挺立、雪意未消的景象。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岳阳春天的景色,称其为"岳阳春浅似相饶"。这里的"相饶"指的是深厚的道教文化,因为岳阳有众多道观。诗中所描述的"春浅"意义是,虽然还处于早春,但岳阳的春意已经十分浓郁。
然后,诗人又提到了一些春天的暗示,比如"短芦冒土初生笋","高柳偷风已弄条"。这些景象进一步表现了春天的来临和生机的复苏。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一幅江湖的场景,"波泛洞庭猵獭健"。这里描绘了洞庭湖上波澜不惊的景象,以及在湖边活动的渔猎人。这一描写给人一种宁静和自然的感觉。
最后,诗人描述了一幅画船的图景,"中流菱唱泊何处,一只画船兰作桡"。这里诗人以写实的方式表现了一只静静停泊在湖中的画船,船上兰花作为船桨。这一描写使得整首诗在最后呈现了一种诗意和艺术性。
总的来说,《早春巴陵道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象的语言,展现了岳阳早春的景色和人文环境,给人以清新和宁静的感受。这首诗词既有细致入微的自然描写,又有深邃的意境构建,是一首优秀的描写早春景色的诗篇。
“一只画船兰作桡”出自唐代罗隐的《早春巴陵道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ì zhī huà chuán lán zuò ráo,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