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湘川东下立春泊夏口阻风登孙权城》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诗人从吴门出发,经过千里艰难的旅程,终于到达夏口,并登上孙权城,感叹风师长时间占据了行进的道路,青帝已经掌管了春天的到来。诗人通过描写堞墙残破仍然挡住了水的景象,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的敬意;同时又表达了对寒梅的狂爱和希望靠近人类的愿望。最后诗人表示过去的事已经过去,无需追问,村酒能温暖人的心灵。
中文译文:
离开吴门已经千里有余,
离开湘浦已经过了数旬。
只见风师长时间占据了路途,
不知青帝已经带来了春天。
坏堞仍然挡住了水流的景象,
执着于寒梅却欲靠近人类。
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无需再问,
让村庄的酒温暖我们的精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述自湘川东部至夏口的旅程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坚韧不拔和温暖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堞墙残破仍然阻挡住水流的景象,表达了对困难的敬意,并通过对寒梅的狂爱和希望靠近人类的欲望,表达了对温暖和人情感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直接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对风师长时间占据路途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对自然的无奈。最后,诗人用“村酒暖精神”这句诗句表达了对人情感的渴望,传达了与读者分享村庄的温暖和愉悦之情。整首诗以简短的篇幅,传达出了对自然和人性的观察和感受,具有唐代诗歌的独特韵味。
“只见风师长占路”出自唐代罗隐的《自湘川东下立春泊夏口阻风登孙权城》,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ī jiàn fēng shī zhǎng zhàn lù,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