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生多病又沾襟赏析

诸生多病又沾襟朗读

《送进士臧濆下第后归池州》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描写了诸多士子经历科举考试的辛苦和挣扎的心情。以下是对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赋成无处换黄金,
却向春风动越吟。
天子爱才虽仄席,
诸生多病又沾襟。
柳攀灞岸狂遮袂,
水忆池阳渌满心。
珍重彩衣归正好,
莫将闲事系升沈。

诗意:
这首诗以送别臧濆进士离开首都返回故乡池州为背景,反映了当时诸多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苦辣。

赋成无处换黄金:指臧濆在京中应考作赋,虽然取得了进士的称号,得到了一些钱财,但是无法换回黄金,即无法换回真正的财富和地位。

却向春风动越吟:臧濆离开京城,即将返回家乡池州,面对春风吹拂,不由得动情地吟诗。

天子爱才虽仄席:尽管天子(皇帝)看重才华的士子还很多,但考中进士的机会却很少。

诸生多病又沾襟:诸多士子备受疾病的折磨,心情也受到了影响。

柳攀灞岸狂遮袂:离别京城时,柳树忍不住攀上灞河的岸边,狂风吹动着袖子。

水忆池阳渌满心:眼前的水景让臧濆回忆起故乡池州的美景,心情沉醉其中。

珍重彩衣归正好:告别京城时,臧濆恰好得到了新的彩衣,象征着新的起点。这句话也可以引申为珍重自己的前程,在回归故乡的同时不要因琐事牵绊。

莫将闲事系升沈:告诫臧濆不要陷入琐事和桎梏中,要立志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不要让自己的前程受到困扰。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士子离开京都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离别的依依不舍,又有对回归故乡的期盼。通过描绘柳树、水景等场景,加上对士子遭遇的点题与抒发,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诗中表达了士人参加科举考试的辛酸与苦楚,虽然进士是令人向往的荣誉,但是考中进士的机会非常有限,考前的压力和备考的辛苦也让很多士子备受疾病的折磨。诸多士子艰难地在京城中求学和应考,然而他们的付出并不能换回真正的财富和地位。

整首诗通过描绘柳树攀岸和水景等景象,以及对士子的描写,营造出士子凄凉离别的氛围。最后作者让臧濆珍重彩衣归,不要将闲事牵绊,期盼他能在故乡获得更好的发展。这种叙事和劝谕的手法,使诗情真挚动人,既展现了士子离别时的悲伤,又寄托了对臧濆前程的美好祝福。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