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杜处士的新居,翠绿的草蔓盖住了王孙的坟墓,荒废的宅院草木荒芜了宋玉的茅屋。余下的贼寇不再有财物可抢,时运薄弱,交友稀少。新生的竹笋穿行在破旧的小径上,饥饿的小鸟将巢穴破坏而出。我也有一个小园子,但多病近来,只能抛弃。
诗意:这首诗表达了罗隐对时代动荡和自身境遇的感慨。他以杜处士的新居作为隐喻,揭示了王朝的荣兴和王公贵族的富贵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荒废和贫困。同时,诗中也透露了罗隐自己的病痛和孤寂,他在世态炎凉中的无奈和无力。
赏析:《杜处士新居》是罗隐表达自己对时代悲凉和个人之境遇的诗作。通过对草蔓和宅院的描绘,诗人表达了时代变迁和社会动荡对人们的影响:王孙的坟墓已经被翠绿的草覆盖,显示了王朝的兴盛已经过去,而宋玉的茅屋也荒废了,象征着贫瘠与贫困。诗中描绘的贼寇、时运薄弱和稀少的交友,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诗中的竹笋和小鸟,则象征了生命的力量和坚韧,它们在破败中生长和求生。最后,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有一个小园子,但却因为多病而抛弃,表达了自己的病痛和孤寂之感。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时代的浮沉和生活的艰辛,展示了罗隐独特的抒情风格。
“寇馀无故物”出自唐代罗隐的《杜处士新居》,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kòu yú wú gù wù,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