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征士魏员外》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诗人生活清贫、避世的境遇,以及对友人远行的思念之情。
诗词中文译文如下:
离开了苏门,遁入山林的生活,
拿着微薄的俸禄过日子。
并不傲慢于朝廷的重任,
只是为了追寻心中的自由。
清晨,鸡鸣声让我昏昏欲睡,
院子里,秋天的蝴蝶在做梦。
我羡慕你可以回家,
然而,我还有我的鱼竿。
诗意:
这首诗以自嘲和自傲的态度,描绘了诗人罗隐过着遁世生活的清贫故事。他宁愿避开朝廷的重任,清贫的生活在山林中自由自在。诗人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羡慕之情,但又显露出一种自傲和满足,因为他有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比如垂钓。
赏析:
这首诗以简短的文字表达了诗人的心境。诗人通过自我责备和自嗟嘆的方式,揭示了自己为了更自由的生活而离开朝廷的决心和选择。他并不傲慢于朝廷的重命,反而更自得其乐地享受清贫的生活。最后,诗人羡慕友人能够回家,但他也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和满足,即垂钓的生活。整首诗以简练的语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真挚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示了诗人独立自主的性格和思想境界。
“羡君归未得”出自唐代罗隐的《寄征士魏员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àn jūn guī wèi dé,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