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问前时赏析

驻马问前时朗读

《升仙桥》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一首诗,描述了诗人深思熟虑后选择追求崇高境界的志向和坚定决心。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危梁枕路岐,
驻马问前时。
价自友朋得,
名因妇女知。
直须论运命,
不得逞文词。
执戟君乡里,
荣华竟若为。

这首诗的诗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人生选择的思考和决心。诗的开头写到诗人处在“危梁”上,枕着蜿蜒错综的道路岔口。他停下马问自己,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前进。诗人在人际关系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通过友情和交往得到了一定的社会地位。而他的名声则是得益于妇女对他的认同和赞赏。虽然他有一些成就,但是他认为自己不能只满足于这些表面上的荣誉和功名,还需要真正去探究自己的命运和命理。

诗的最后两句讲述了诗人要拿起战斗的武器回到自己的家乡,并承受着成功带来的荣华,并不居于人生的最终目标。这里“荣华竟若为”表示诗人对世俗的名利的看法和态度。

整首诗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崇高追求和对名利的不屑一顾。它表现出一种诗人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通过知己交游,女人的恩爱,得到一些社会认同,但仍然执著于追求更高的意义和境界,意味着作者不仅希望在社会上获得功名和地位,而是追求思想境界和人生意义。这首诗为我们传递了一种追求真理和追求自我超越的精神。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