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使君赴苏台》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上,罗隐通过描述王使君去苏州任职的情景,抒发了对王使君的思念之情和对他的美好祝愿。
诗中第一句“东南一望可长吁”,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之情。第二句“犹忆王孙领虎符”,指王使君曾在军中有过威名,赞美了他的英勇和才华。
接下来的两句“两地干戈连越绝,数年麋鹿卧姑苏”,描述了两地之间的战乱和动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带来的困扰和苦楚的愿望。
下一段“疲甿赋重全家尽,旧族兵侵太半无”,暗示作者的家园陷入战乱之中,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最后两句“料得伍员兼旅寓,不妨招取好揶揄”,表明作者怀有一丝希望,认为王使君的才华和机智可以在外地安身立命,并能带来一些快乐和欢笑。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战乱和困苦的背景,展现出作者对远方故友的思念和祝福之情。诗意深沉,情感真挚。
中文译文如下:
东南一望可长吁,
犹忆王孙领虎符。
两地干戈连越绝,
数年麋鹿卧姑苏。
疲甿赋重全家尽,
旧族兵侵太半无。
料得伍员兼旅寓,
不妨招取好揶揄。
赏析: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描绘了一个战乱年代中的离别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祝愿。诗中通过对战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忧虑和对朋友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一丝希望。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怀的佳作。
“犹忆王孙领虎符”出自唐代罗隐的《送王使君赴苏台》,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óu yì wáng sūn lǐng hǔ fú,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