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通过探讨人生的种种境遇,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疑惑和无奈。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如含瓦砾竟何功,
痴黠相兼似得中。
心系是非徒怅望,
事须光景旋虚空。
升沉不定都如梦,
毁誉无恒却要聋。
弋者甚多应扼腕,
任他闲处指冥鸿。
诗词的诗意是,诗人思考了人生的盛衰荣辱、智慧与愚昧的价值。他认为人们在一生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到头来都显得微不足道。诗人同时揭示了他的困惑和痛苦,因为他对世事的思考和追求导致了内心的苦恼。他意识到人生的真相是虚无的,任何追求和成就都没有真正的意义。
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抒发苦闷: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意义的困惑和对世事无常的感叹。他认为一切追求和成就都无法扭转命运的无常和不确定性。
2. 借物抒怀:诗中的瓦砾和鸿雁等形象,象征着人生中不同的境遇和命运,诗人以此来表达他对人生的思考和疑惑。
3. 理性与感性的对比:诗词中的“痴黠相兼”表明诗人既有理性思考的一面,也有感性追求的一面。他意识到人生的种种追求和成就都是虚幻的,但仍然无法完全摆脱纷扰和痴迷。
4. 豁达的态度:尽管诗人意识到一切追求都是虚无的,但他并没有完全绝望。他仍然带有豁达的态度,任由闲处的人指责自己,表达了自己不再追求虚妄名利的选择。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味道》通过揭示人生的无常和追求的虚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疑惑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在追求真实和豁达的过程中的心境。
“弋者甚多应扼腕”出自唐代韩偓的《味道》,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ì zhě shén duō yīng è wà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