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明与此心同赏析

他心明与此心同朗读

《寄禅师》是唐代韩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他心明与此心同,
妙用忘言理暗通。
气运阴阳成世界,
水浮天地寄虚空。
劫灰聚散铢锱黑,
日御奔驰茧栗红。
万物尽遭风鼓动,
唯应禅室静无风。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禅宗的哲学思想,表达了诗人对禅修境界的理解。诗人通过禅修体验,认识到自己的心与宇宙的心互相共通,以及禅修的妙用在于超越语言,直接理解事物的本质。诗中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宇宙生成的观念,以及万物与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诗人强调了禅室的宁静与无风的状态,暗示禅修的境界是超越尘嚣、安定宁静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禅修的主题和境界。诗人通过对禅修体验的描绘,表达了个人心灵与宇宙之间的奇妙联系。诗中的"他心明与此心同"表达了诗人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与宇宙的内心是相通的,存在着一种共通性。"妙用忘言理暗通"强调禅修的妙处在于超越语言,通过直接体验而领悟事物的真实本质。

接着,诗人运用象征和意象描绘了宇宙的生成和运行。"气运阴阳成世界"表达了宇宙的生成依靠着阴阳之气的运行。"水浮天地寄虚空"则表达了水作为一种重要元素,承载着宇宙的虚空。

诗中还描绘了宇宙的运行和变化。"劫灰聚散铢锱黑"以及"日御奔驰茧栗红"通过对劫灰、日的描绘,表达了宇宙的运行和变化的无常性,以及宇宙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的力量。

最后,诗人通过对风的描绘,强调了禅室的宁静与无风的状态。"万物尽遭风鼓动,唯应禅室静无风"表达了禅修的境界是超越尘嚣和外界干扰,达到内心安定与宁静的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禅修的境界和禅宗哲学的核心思想。它呈现了一个宇宙生成、运行和无常变化的图景,以及禅修所追求的超越语言、直接体验事物本质的境界。同时,诗人也通过对禅室宁静状态的描绘,强调了禅修的内心安定与宁静的价值。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