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亭,宋代至元时期人物徐夤的作品。诗意为描述作者贫苦的居所和对道士独处的向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述作者的居所为主题,表达了作者贫苦清寂的生活情趣。首四句描绘了作者居所茅亭的简朴和简陋。茅亭上的鸳鸯瓦已经破损,而虹梁的计算也是松散的。茅亭是用茅草和竹子搭建的,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贫苦。之后的两句通过比喻,将作者修整好的茅亭比作山僧的斗笠,清雅质朴。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希望居住在这样的地方,追求一种清静和道家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整首诗形象明确,描绘了作者生活的真实情况和内心的向往。
中文译文:
茅亭上的鸳鸯瓦已经破损,而虹梁的计算也是松散的。
茅亭是用茅草和竹子搭建的,称之为贫居。
修整好的茅亭就像山僧戴的斗笠,清雅质朴。
扫地的时候真的感觉像道士一样。
秋天傍晚,在卷帘后看过飞过的雁群。
月亮明亮地照着槛,数着跳跃的鱼。
有人看到我这么简陋的居所,一定会笑话我的。
但这里的风霜墙壁见证了我岁月的沧桑,和我读书的坚持。
“扫静真同道者庐”出自唐代徐夤的《茆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ǎo jìng zhēn tóng dào zhě lú,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