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
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
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注释
①江汉:该诗在湖北江陵公安一带所写,因这里处在长江和汉水之间,所以诗称“江汉”。
②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读书人,这里是诗人的自称,含有自嘲之意。是说自己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却仍然没有摆脱贫穷的下场;也有自负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样的心忧黎民之人已经不多了。
③“片云”两句:这句为倒装句,应是“共片云在远天,与孤月同长夜”。
④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
⑤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康复。
⑥存:留养。老马:诗人自比。典出《韩非子·说林上》中“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讨伐孤竹后,返回时迷路了,他接受管仲的“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找到了正确的路。
江汉赏析
“江汉”句,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黄生对这句诗的理解,是深得诗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像孤月一样的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是很能说明它的特点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周易》云:“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话很有道理。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意,是一致的。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但“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苏”有康复意。诗人飘流江汉,而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赞扬此诗的二、三联“含阔大于沉深”,是十分精当的。
“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诗人在这里显然含有怨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这是诗人言外之意,是从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江汉赏析二
首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只得四处漂泊,浪迹天涯。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颔联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然像孤月般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
颈联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前者是虚写,比喻“暮年”,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而后者是实写。身处江汉,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
尾联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诗人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意在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另外,诗句中也自然流露了言外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表达了怨愤之情。
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诗人虽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尽管如此,却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集中地表现了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江汉句解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江汉",长江、汉水之间.首联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思归客"是杜甫自谓,因为身在江汉,时刻思归故乡,但思归而不得,饱含天涯沦落的无限辛酸."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这里实际是诗人自指不会迎合世俗.如果说前一句还只是强调诗人飘泊在外的思乡之心,后一句则将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孤独感吐露无遗.诗人原来的抱负是要经天纬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无力.其中的痛楚和无奈该有多深!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颔联为工对."天共远",承江汉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不过,在明月的皎洁和孤清中,我们又体会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长夜.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颈联为借对,"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写实."秋风"句是写实.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疏",复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可用,还能有所作为.《韩非子·说林上》里讲,春秋时管仲随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议用老马领路,于是找到了归途."老马"是诗人自比.
江汉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五十七岁时所作。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的杜甫历经磨难,北归已经无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长期漂泊无定的状况让杜甫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此诗。
江汉题解
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夔州,有人认为作于江陵,当以后者为是.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秋天,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诗即作于此间.诗题作《江汉》,近乎无题,大概漂泊流徙中,已无心拟题.杜甫这时已五十六岁,长期飘零,历尽艰辛,北归无望,生计日困,至老仍如浮云行止无定,心中自然颇多感慨.尽管如此,诗人忠魂仍存,壮心犹在,并未因处境困顿和年老多病而悲观消沉,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这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
江汉评解
诗人身滞江汉,心有感而作此诗.他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怀.前两联写所处之穷,后两联写才犹可用.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评论这首诗说:"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见其工.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秋风’,皆景也,以情贯之.‘共远’、‘同孤’、‘犹壮’、‘欲苏’,八字绝妙,世之能诗者,不复有出其右矣."确实,诗的中间两联,情景相融,妙合无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故历来为所称道,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篇》就说,这两联"含阔大于沉深,高(适)、岑(参)瞠乎其后".
江漢翻譯及注釋
翻譯
我漂泊在江漢一帶,思念故土卻不能歸,在茫茫天地之間,我隻是一個迂腐的老儒。
看著遠浮天邊的片雲和孤懸暗夜的明月,我仿佛與雲共遠、與月同孤。
我雖已年老體衰,時日無多,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誌依然存在;麵對颯颯秋風,我覺得病情漸有好轉。
自古以來養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是為了取其體力,因此,我雖年老多病,但還是能有所作為的。
注釋
①江漢:該詩在湖北江陵公安一帶所寫,因這裏處在長江和漢水之間,所以詩稱“江漢”。
②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變通的讀書人,這裏是詩人的自稱,含有自嘲之意。是說自己雖是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卻仍然沒有擺脫貧窮的下場;也有自負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樣的心憂黎民之人已經不多了。
③“片雲”兩句:這句為倒裝句,應是“共片雲在遠天,與孤月同長夜”。
④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
⑤病欲蘇:病都要好了。蘇:康複。
⑥存:留養。老馬:詩人自比。典出《韓非子·說林上》中“老馬識途”的故事:齊桓公討伐孤竹後,返回時迷路了,他接受管仲的“老馬之智可用”的建議,放老馬而隨之,果然找到了正確的路。
江漢賞析
“江漢”句,表現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思歸客”三字飽含無限的辛酸,因為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負”這樣兩層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憂社稷,乾坤之內,此腐儒能有幾人?”(《杜詩說》)黃生對這句詩的理解,是深得詩人用心的。
“片雲”二句緊扣首句,對仗十分工整。通過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把他“思歸”之情表現得很深沉。他由遠浮天邊的片雲,孤懸明月的永夜,聯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與雲、月共遠同孤一樣。這樣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詩人表麵上是在寫片雲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雖然遠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卻像孤月一樣的皎潔。昔人認為這兩句“情景相融,不能區別”,是很能說明它的特點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周易》雲:“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恰好說明:次句的腐儒,並非純是詩人對自己的鄙薄。上聯明明寫了永夜、孤月,本聯的落日,就決不是寫實景,而是用作比喻。黃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齒”,是詠懷而非寫景。否則一首律詩中,既見孤月,又見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話很有道理。落日相當於“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猶壯”。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的詩意,是一致的。就律詩格式說,此聯用的是借對法。“落日”與“秋風”相對,但“落日”實際上是比喻“暮年”。“秋風”句是寫實。“蘇”有康複意。詩人飄流江漢,而對颯颯秋風,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欲蘇”。這與李白“我覺秋興逸,誰雲秋興悲”的思想境界,頗為相似,表現出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胡應麟《詩藪·內篇》卷四讚揚此詩的二、三聯“含闊大於沉深”,是十分精當的。
“古來”二句,再一次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老馬”用了《韓非子·說林上》“老馬識途”的故事:齊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馬之智可用”的建議,放老馬而隨之,果然“得道”。“老馬”是詩人自比,“長途”代指驅馳之力。詩人指出,古人存養老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雖是一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同老馬一樣,並不是沒有一點用處的。詩人在這裏顯然含有怨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個毫無可取的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麽?這是詩人言外之意,是從詩句中自然流露出來的。
江漢賞析二
首聯用自嘲的方式寫出詩人滯留江漢的困境。此詩以首句頭兩字“江漢”為題,正是漂泊流徒的標誌。“思歸客”是說詩人想回鄉而不能回,隻得四處漂泊,浪跡天涯。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其中包含著詩人的無限辛酸。“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負”這樣兩層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頷聯二句緊扣首句,對仗十分工整。通過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把他“思歸”之情表現得很深沉。他由遠浮天邊的片雲,孤懸明月的永夜,聯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與雲、月共遠同孤一樣。這樣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字麵上寫的是詩人所看到的片雲孤月,實際上是用它們暗喻詩人自己。詩人把內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當中,感慨自己雖然四處飄零,但對國家的忠心卻依然像孤月般皎潔。昔人認為這兩句“情景相融,不能區別”。
頸聯直承次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運用借喻手法寫出了詩人雖然身處逆境但依然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就律詩格式說,此聯用的是借對法。“落日”與“秋風”相對。前者是虛寫,比喻“暮年”,上聯明明寫了永夜、孤月,本聯的落日,就決不是寫實景,而是用作比喻。黃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齒”,是詠懷而非寫景。否則一首律詩中,既見孤月,又見落日,是自相矛盾的。而後者是實寫。身處江漢,麵對瑟瑟秋風,詩人不僅沒有了往日的感傷情懷,反倒產生了“病欲蘇”的感覺。這種變化是詩人壯心不已的心態和積極用世的精神的反映。這恰好說明,次句的“腐儒”,並非純是詩人對自己的鄙薄。這與李白“我覺秋興逸,誰雲秋興悲”的思想境界,頗為相似,表現出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
尾聯借用了老馬識途的典故,再一次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老馬”是詩人自比,“長途”代指驅馳之力。詩人指出,古人存養老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詩人雖是一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同老馬一樣,意在表明自己雖然年老多病,但他還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為。另外,詩句中也自然流露了言外之意:“莫非我真是一個毫無可取的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麽?”表達了怨憤之情。
全詩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現了詩人老而彌堅、壯心不已的心理狀態。詩人雖已五十六歲,北歸無望,生計日蹙。盡管如此,卻孤忠仍存,壯心猶在。此詩集中地表現了到老不衰、頑強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江漢句解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漢,我這思歸故鄉的天涯遊子,在茫茫天地之間,隻是一個迂腐的老儒."江漢",長江、漢水之間.首聯表達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有自嘲意."思歸客"是杜甫自謂,因為身在江漢,時刻思歸故鄉,但思歸而不得,飽含天涯淪落的無限辛酸."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讀書人,這裏實際是詩人自指不會迎合世俗.如果說前一句還隻是強調詩人飄泊在外的思鄉之心,後一句則將自己在天地間的渺小孤獨感吐露無遺.詩人原來的抱負是要經天緯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後階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無力.其中的痛楚和無奈該有多深!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像飄蕩在遠天的片雲一樣遠客異鄉;與明月一起,孤獨地麵對漫漫長夜.頷聯為工對."天共遠",承江漢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詩人表麵上是在寫片雲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慨歎自己飄泊無依.不過,在明月的皎潔和孤清中,我們又體會到了詩人的孤高自許,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長夜.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
我雖已到暮年,就像日將落西山,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誌依然存在;麵對颯颯秋風,我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逐漸好轉.頸聯為借對,"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寫實."秋風"句是寫實.詩的意境闊大而深沉,形象地表達出詩人積極用世、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疏",複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自古以來存養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體力,跋涉長途.尾聯用老馬識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雖年老多病,但智慧猶可用,還能有所作為.《韓非子·說林上》裏講,春秋時管仲隨齊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議用老馬領路,於是找到了歸途."老馬"是詩人自比.
江漢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五十七歲時所作。大曆三年(768)正月,杜甫離開夔州,輾轉於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時的杜甫曆經磨難,北歸已經無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長期漂泊無定的狀況讓杜甫感慨萬千,於是他寫下此詩。
江漢題解
有人認為此詩作於夔州,有人認為作於江陵,當以後者為是.大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峽,秋天,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詩即作於此間.詩題作《江漢》,近乎無題,大概漂泊流徙中,已無心擬題.杜甫這時已五十六歲,長期飄零,曆盡艱辛,北歸無望,生計日困,至老仍如浮雲行止無定,心中自然頗多感慨.盡管如此,詩人忠魂仍存,壯心猶在,並未因處境困頓和年老多病而悲觀消沉,此詩就集中地表現了這種"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精神.
江漢評解
詩人身滯江漢,心有感而作此詩.他用凝煉的筆觸,抒發了懷才見棄的不平之氣和報國思用的慷慨情懷.前兩聯寫所處之窮,後兩聯寫才猶可用.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評論這首詩說:"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見其工.中四句用‘雲天’、‘夜月’、‘落日’、‘秋風’,皆景也,以情貫之.‘共遠’、‘同孤’、‘猶壯’、‘欲蘇’,八字絕妙,世之能詩者,不複有出其右矣."確實,詩的中間兩聯,情景相融,妙合無垠,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故曆來為所稱道,明代胡應麟《詩藪·內篇》就說,這兩聯"含闊大於沉深,高(適)、岑(參)瞠乎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