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匡山,写了两首诗。诗中描绘了匡山的自然景观和他对匡山的喜爱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怀匡山山长二首》
白石峰之半,
先生好在么。
卷帘当大瀑,
常恨不如他。
杉罅龙涎溢,
潭坳石发多。
吾皇搜草泽,
争奈谢安何。
见说面前峰,
寻常醉亦登。
雨馀多菌出,
烧甚古崖崩。
觅句曾冲虎,
耕田半为僧。
闻名多岁也,
常恨不飞腾。
诗意是作者对匡山的思念和向往之情。他描述了匡山半部分的白石峰,询问是否有人在那里。他将卷起帘子,可以看到大瀑布,常常感到自己无法与大瀑布相比。松树间有雨过后的清潭,并且石头上生长着很多苔藓。他感到悲伤的是,他的皇帝虽然很喜欢探访草木,但无法像谢安一样登上匡山。他听说面前的山峰非常壮观,即使是醉酒状态下,也会去征服它。雨后,山上长满了蘑菇,烧火会引发古老的山崩。他喜欢在山上寻找灵感,但也兼具农夫的身份,半为僧侣。他的名声传遍了多年,但依然感到遗憾,无法飞翔。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匡山的深深眷恋和向往之情。通过描绘山上的景物和自然景观,展现了匡山的壮美和吸引力。作者也表达了对自己无法像谢安一样登上山峰的遗憾之情。整首诗写出了作者对匡山的思念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同时也融入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先生好在么”出自唐代贯休的《怀匡山山长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ān shēng hǎo zài me,诗句平仄:平平仄仄。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