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山
眼青禅帔赤,气岸出尘埃。
霞外终须去,人间作么来。
崖香泉吐乳,坞燥烧□雷。
他日终相觅,山门何处开。
中文译文:
眼睛青翠,禅帽红色,风采超然脱尘而出。
终究要远离红尘,你又为何而来到人间?
山崖上的花香,泉水如乳流泻,谷底炎热,雷声轰鸣。
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定会相聚,山门将在何处开启。
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创作的,它表达了作者对禅宗僧侣的敬意和追寻山间寂静与卓越的渴望。诗中描绘了僧人离开尘世风尘仆仆的景象,展示了他们高洁超脱的气质。同时,诗人也引起了人们对禅宗以及追求内心宁静的思考。
赏析:
《送僧归山》创作于唐代,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禅宗僧人的风采和他们对自然山水的追求。禅宗强调超脱红尘,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净化,诗中的眼青禅帔赤,气岸出尘埃,展现了僧侣超然物外的气质。诗人通过描述崖香泉吐乳、坞燥烧□雷的景象,展现了山间清幽宁静的境界。最后两句他日终相觅,山门何处开,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境界的向往和追寻。整首诗情绪平和,意境清朗,通过对禅宗僧人和山水的描绘,体现了唐代人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追求。
“山门何处开”出自唐代贯休的《送僧归山》,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ān mén hé chǔ kāi,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