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夜坐》是唐代诗人贯休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在微凉的秋夜独自坐着,思考诗歌的创作和修养的境地。
诗词的中文译文大致如下:
微微凉风中,砧杵声响遍满城。树林下石床平静,写诗心思真气清。旁边有僧人,与我同树倩影横。头顶上的明月,洒下的光芒照耀着蛩鸣声。我独自坐在这里,越陷越深,没有人能够理解我的情感。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的清凉气息、韵律悠扬的砧杵声和月色的明亮,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诗人通过安静的夜晚,思考诗歌创作和修养之道,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纯洁出世。他与邻近的僧人相伴,彼此的存在只是在梦幻般的树影和月光中才会有所感受,这使得他觉得自己的情感是独一无二的。
这首诗词明确传达了诗人追求纯洁和清新的诗歌风格的愿望,同时也展现了他在寂静的夜晚寻求心灵安宁和自我提升的渴望。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情感状态,诗人与读者所共享的是一种内心踌躇、深情与孤寂。
该诗词的赏析在于其独特的写景与写情结合的手法,通过夜晚的静谧和自然元素的描写,使读者产生沉思、遐思和思考。此外,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以独自坐夜的形象,强调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情感,也希望能够获得自己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这种情感带有一种超脱凡尘和世俗的意味,展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高远与清寂。整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江深沈郁的意境描绘了秋夜的清幽之美,给人以深情和唤起诗意的启迪。
“诗须出世清”出自唐代贯休的《早秋夜坐》,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ī xū chū shì qī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