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叙怀
万里驱兵过海门,
此生今日报君恩。
回期直待烽烟静,
不遣征衣有泪痕。
中文译文:
南征叙怀
万里在驱兵渡海门,
今日此生向君报恩。
烽烟归期必等到,
征衣上不留泪痕。
诗意和赏析:
这是一首唐代诗人高骈写的诗,题目为《南征叙怀》。诗中表达了诗人南征归来的怀念之情。
诗人以“万里驱兵过海门”的壮丽场景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南征的艰辛征程。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和感激之情,称“此生今日报君恩”,意味着自己将竭尽全力来回报君主的恩宠。
然而,诗人并没有恣意享受归来的安宁,而是等待着烽烟的平息。“回期直待烽烟静”表明诗人仍然关注战乱的动向,坚守岗位,等待着国家的安定。他不愿意在归来之后也遗留泪痕在征衣上,这种坚毅和忍耐的品质使诗人更加崇高和可敬。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铿锵有力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君主的感激之情。同时,抒发了诗人不甘安逸的心态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这首诗以个人感受为基础,折射出诗人对国家的关心和热爱,同时展现了诗人品格的坚韧和深沉。
“万里驱兵过海门”出自唐代高骈的《南征叙怀》,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àn lǐ qū bīng guò hǎi mé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其一生辉煌之起点为866年率军收复交趾,破蛮兵20余万。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正值黄巢大起义,高骈多次重创起义军。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后中黄巢缓兵之计,大将张璘阵亡。高骈由此不敢再战,致使黄巢顺利渡江、攻陷长安。此后至长安收复的三年间,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师,高骈一生功名毁之一旦。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后被部将毕师铎所害,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瘗(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