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八)》是宋代诗人张伯端的作品。这首诗词探讨了修行、果报以及返璞归真的主题。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住想修行布施,
果报不离天人。
恰如仰箭射浮云,
坠落只缘力尽。
争似无为实相,
还须返朴归淳。
境忘情性任天真,
以证无生法忍。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修行和善行的重要性以及因果关系。诗人比喻修行和布施的力量,就像向上射击的箭矢一样,能够穿透虚幻的云彩。然而,当力量耗尽时,箭矢会坠落。诗人认为,修行和善行的真谛在于无为而实际存在,我们需要回归本真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中,我们忘却了外界的境界,情感和本性可以自由地展现,从而证悟到无生法忍的真理。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修行和果报与向上射击的箭矢和浮云相联系。箭矢射中了浮云,象征了修行和善行的果报不离天人,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关系。然而,诗人提醒人们,虽然修行和善行有力量,但它们的本质是无为而实相的。只有回归本真的状态,忘却外界的境界和束缚,我们才能达到真正的境忘情性任天真的境界,从而证悟到无生法忍的境界。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修行和回归本真的哲理。它提醒人们修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果报,更是为了达到内心的平静和真实。这首诗词通过对修行和善行的思考,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善良。
“境忘情性任天真”出自宋代张伯端的《西江月(八)》,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ìng wàng qíng xìng rèn tiān zhēn,诗句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