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同前)》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晁补之。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青玉案(同前)
十年不向都门道,
信匹马、羞重到。
玉府骖鸾犹年少,
宫花头上,御炉烟底,常日朝回早。
霞觞翻手群仙笑,
恨尘士人间易春老。
白发愁占彤庭杳,
红墙天阻,碧濠烟锁,细雨迷芳草。
译文:
十年来我未曾踏入都门,
只有一匹马信驰使者,难掩我羞怯归来。
玉府中的高头大马仍是年轻,
宫廷的花朵盛开在头上,御炉的烟气升腾,每日早晨前来朝拜。
举杯敬酒,仙人们欢笑着,
我懊悔身在尘世,看到春光易老。
白发忧愁占据了彤庭的深处,
红墙将天空阻隔,碧濠将烟雾锁住,细雨迷失了芳草的芬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宫廷官员的心境和感受。他已有十年没有踏入都门,只有一匹马作为他的信使来传递消息,因此他感到羞愧和腼腆。他看到宫廷中的一切依然年轻繁华,高贵的马匹依然年轻活力,宫廷中的花朵盛开,御炉冒着烟,他每天早晨都要前来朝拜。然而,他却感到悔恨,认为自己身在尘世,见证了春光易逝的事实。他的头发已经变白,忧愁占据了他内心的深处。红墙阻隔了他与天空的联系,碧濠将烟雾困住,细雨使他迷失了芳草的芬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晁补之的情感和心境。他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描写,展现了自己与宫廷的疏离感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他以自己多年不踏入都门的经历,形容了自己的孤寂和无法逃脱尘世的困境。诗中的宫廷景象和细雨迷蒙的芳草,象征着宫廷中的繁华和尘世的变幻,而作者自己却感到无法融入其中,如同被天空和烟雾所阻隔。整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命运无常的思考,以及对自身境遇的痛苦和忧愁。
“恨尘士人间易春老”出自宋代晁补之的《青玉案(同前)》,诗句共8个字,诗句拼音为:hèn chén shì rén jiān yì chūn lǎo,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