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桥驿见元九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蓝桥驿春雪飘飘当初你归来之日,秦岭上秋风飒飒如今我离去之时。
每到达一个驿站我都要首先下马,沿墙绕柱东看西樵寻找你的题诗。
注释
⑴蓝桥:桥名。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蓝溪之上。相传其地有仙窟,为唐裴航遇仙女云英处。设有驿站。唐裴铏《传奇·裴航》:“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元九:唐代诗人元稹的别称。元排行第九,因以称之。宋杨伯岩《臆乘·行第》:“前辈以第行称,多见之诗。少陵称谪仙为十二……刘禹锡谓元稹为元九。”
⑵春雪君归日:元稹奉召还京时正逢下雪。
⑶秦岭:山名。又名秦山、终南山,位于今陕西省境内。《三秦记》:“秦岭东起商雒,西尽汧陇,东西八百里。”此处泛指商州道上的山岭,是白居易此行所经之地。
⑷驿亭:驿站所设的供行旅止息的处所。古时驿传有亭,故称。唐杜甫《秦州杂诗》之九:“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仇兆鳌注:“邮亭,见《前汉·薛宣传》。
⑸“循墙”句:古人常常把自己的诗文题在旅途中的建筑物上,供人欣赏。所以白居易每到驿站,就急切地寻找好友的诗。
蓝桥驿见元九诗赏析
元稹题在驿亭的那首诗说:“千层玉帐铺松盖,五出银区印虎蹄。”“玉帐”、“银区”说明他经过这里时正逢春雪,所以白居易的诗一开头就说:“蓝桥春雪君归日”。元稹西归长安,事在初春,小桃初放;白居易东去江州,时为八月,满目秋风,因此,第二句接上“秦岭秋风我去时”。白居易被贬江州,自长安经商州这一段,与元稹西归的道路是一致的。在蓝桥驿既然看到元稹的诗,后此沿途驿亭很多,还可能留有元稹的题咏,所以三、四句接着说:“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绝句,表面上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居易和元稹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下的万顷波涛。
元稹题在蓝桥驿的那首七律的结句说:“心知魏阙无多地,十二琼楼百里西。”那种得意的心情,简直呼之欲出。可是,好景不常,他正月刚回长安,三月就再一次远谪通州。所以,白居易诗第一句“蓝桥春雪君归日”,是在欢笑中含着眼泪。更令诗人难堪的是:正当他为元稹再一次远谪而难过的时候,他自己又被贬江州。那么,被秦岭秋风吹得飘零摇落的,又岂只是白居易一人而已,实际上,这秋风吹撼的,正是两位诗人共同的命运。春雪、秋风,西归、东去,道路往来,风尘仆仆,这道路,是一条悲剧的人生道路。“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诗人处处留心,循墙绕柱寻觅的,不仅是元稹的诗句,更是元稹的心,是两人共同的悲剧道路的轨迹。友情可贵,题咏可歌,共同的遭际,更是可泣。而这许多可歌可泣之事,诗中一句不说,只写了春去秋来,雪飞风紧,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升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这正是“言浅而深,意微而显”。
一首诗总共才二十八个字,却容纳这么多丰富的感情,这是不容易的。关键在于遣词用字。如,写元稹当日奉召还京,着一“春”字、“归”字,喜悦自明;写诗人远谪江州,着一“秋”字、“去”字,悲戚立见。“春”字含着希望,“归”字藏着温暖,“秋”字透出悲凉,“去”字暗含斥逐。这几个字,既显得对仗工稳,体现了纪时叙事的妙用;又显得感情色彩鲜明,淋漓尽致地进行了抒情写意。尤其可贵的是,结尾处别开生面,以人物行动收篇,用细节刻画形象,取得了七言绝句往往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这种细节传神,主要表现在“循、绕、觅”三个字上。墙言“循”,表现出诗人是寸寸搜寻;柱言“绕”,表现出诗人是面面俱到;一个“觅”字,片言只字,无所遁形。三个动词连在一句,准确地描绘出诗人在本来不大的驿亭里转来转去,摩挲拂试,仔细辨认的动人情景。而且在七个字中三处使用动词,构成三个意群,吟诵起来,就显得诗句节奏短而急促,如繁弦急管并发,更衬出诗人匆忙、仓促的行动和急切的心情。通过这种传神的细节描绘和动作旋律的烘托,诗人的形象和内心活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促使读者深深为他怀友思故的真情挚意所感动,激起读者对他遭逢贬谪、天涯沦落的无限同情。一个结句获得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更是这首小诗的特色。
蓝桥驿见元九诗创作背景
元稹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自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士曹参军,经历了五年屈辱生涯。到元和十年(815年),元稹自唐州奉召还京,春风得意,道经蓝桥驿,在驿亭壁上留下一首《留呈梦得子厚致用》的七言律诗。原诗全文为:“泉溜才通疑夜磬,烧烟馀暖有春泥。千层玉帐铺松盖,五出银区印虎蹄。暗落金乌山渐黑,深埋粉堠路浑迷。心知魏阙无多地,十二琼楼百里西。”八个月后,白居易自长安贬江州,满怀失意,经过这里,读到了元稹这首律诗。前后八个月,风云变幻如此诡谲,白居易感慨万千地写下这首绝句《蓝桥驿见元九诗》。
藍橋驛見元九詩翻譯及注釋
翻譯
藍橋驛春雪飄飄當初你歸來之日,秦嶺上秋風颯颯如今我離去之時。
每到達一個驛站我都要首先下馬,沿牆繞柱東看西樵尋找你的題詩。
注釋
⑴藍橋:橋名。在陝西省藍田縣東南藍溪之上。相傳其地有仙窟,為唐裴航遇仙女雲英處。設有驛站。唐裴鉶《傳奇·裴航》:“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雲英。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元九:唐代詩人元稹的別稱。元排行第九,因以稱之。宋楊伯岩《臆乘·行第》:“前輩以第行稱,多見之詩。少陵稱謫仙為十二……劉禹錫謂元稹為元九。”
⑵春雪君歸日:元稹奉召還京時正逢下雪。
⑶秦嶺:山名。又名秦山、終南山,位於今陝西省境內。《三秦記》:“秦嶺東起商雒,西盡汧隴,東西八百裏。”此處泛指商州道上的山嶺,是白居易此行所經之地。
⑷驛亭:驛站所設的供行旅止息的處所。古時驛傳有亭,故稱。唐杜甫《秦州雜詩》之九:“今日明人眼。臨池好驛亭。”仇兆鼇注:“郵亭,見《前漢·薛宣傳》。
⑸“循牆”句:古人常常把自己的詩文題在旅途中的建築物上,供人欣賞。所以白居易每到驛站,就急切地尋找好友的詩。
藍橋驛見元九詩賞析
元稹題在驛亭的那首詩說:“千層玉帳鋪鬆蓋,五出銀區印虎蹄。”“玉帳”、“銀區”說明他經過這裏時正逢春雪,所以白居易的詩一開頭就說:“藍橋春雪君歸日”。元稹西歸長安,事在初春,小桃初放;白居易東去江州,時為八月,滿目秋風,因此,第二句接上“秦嶺秋風我去時”。白居易被貶江州,自長安經商州這一段,與元稹西歸的道路是一致的。在藍橋驛既然看到元稹的詩,後此沿途驛亭很多,還可能留有元稹的題詠,所以三、四句接著說:“每到驛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
這首絕句,表麵上隻是平淡的征途紀事,頂多不過表現白居易和元稹交誼甚篤,愛其人而及其詩而已。其實,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卻暗含著詩人心底下的萬頃波濤。
元稹題在藍橋驛的那首七律的結句說:“心知魏闕無多地,十二瓊樓百裏西。”那種得意的心情,簡直呼之欲出。可是,好景不常,他正月剛回長安,三月就再一次遠謫通州。所以,白居易詩第一句“藍橋春雪君歸日”,是在歡笑中含著眼淚。更令詩人難堪的是:正當他為元稹再一次遠謫而難過的時候,他自己又被貶江州。那麽,被秦嶺秋風吹得飄零搖落的,又豈隻是白居易一人而已,實際上,這秋風吹撼的,正是兩位詩人共同的命運。春雪、秋風,西歸、東去,道路往來,風塵仆仆,這道路,是一條悲劇的人生道路。“每到驛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詩人處處留心,循牆繞柱尋覓的,不僅是元稹的詩句,更是元稹的心,是兩人共同的悲劇道路的軌跡。友情可貴,題詠可歌,共同的遭際,更是可泣。而這許多可歌可泣之事,詩中一句不說,隻寫了春去秋來,雪飛風緊,讓讀者自己去尋覓包含在春雪秋風中的人事升沉變化,去體會詩人那種沉痛淒愴的感情。這正是“言淺而深,意微而顯”。
一首詩總共才二十八個字,卻容納這麽多豐富的感情,這是不容易的。關鍵在於遣詞用字。如,寫元稹當日奉召還京,著一“春”字、“歸”字,喜悅自明;寫詩人遠謫江州,著一“秋”字、“去”字,悲戚立見。“春”字含著希望,“歸”字藏著溫暖,“秋”字透出悲涼,“去”字暗含斥逐。這幾個字,既顯得對仗工穩,體現了紀時敘事的妙用;又顯得感情色彩鮮明,淋漓盡致地進行了抒情寫意。尤其可貴的是,結尾處別開生麵,以人物行動收篇,用細節刻畫形象,取得了七言絕句往往難以達到的藝術效果。這種細節傳神,主要表現在“循、繞、覓”三個字上。牆言“循”,表現出詩人是寸寸搜尋;柱言“繞”,表現出詩人是麵麵俱到;一個“覓”字,片言隻字,無所遁形。三個動詞連在一句,準確地描繪出詩人在本來不大的驛亭裏轉來轉去,摩挲拂試,仔細辨認的動人情景。而且在七個字中三處使用動詞,構成三個意群,吟誦起來,就顯得詩句節奏短而急促,如繁弦急管並發,更襯出詩人匆忙、倉促的行動和急切的心情。通過這種傳神的細節描繪和動作旋律的烘托,詩人的形象和內心活動,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麵前,促使讀者深深為他懷友思故的真情摯意所感動,激起讀者對他遭逢貶謫、天涯淪落的無限同情。一個結句獲得如此強烈的藝術效果,更是這首小詩的特色。
藍橋驛見元九詩創作背景
元稹於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年)自監察禦史貶為江陵士曹參軍,經曆了五年屈辱生涯。到元和十年(815年),元稹自唐州奉召還京,春風得意,道經藍橋驛,在驛亭壁上留下一首《留呈夢得子厚致用》的七言律詩。原詩全文為:“泉溜才通疑夜磬,燒煙餘暖有春泥。千層玉帳鋪鬆蓋,五出銀區印虎蹄。暗落金烏山漸黑,深埋粉堠路渾迷。心知魏闕無多地,十二瓊樓百裏西。”八個月後,白居易自長安貶江州,滿懷失意,經過這裏,讀到了元稹這首律詩。前後八個月,風雲變幻如此詭譎,白居易感慨萬千地寫下這首絕句《藍橋驛見元九詩》。
“每到驿亭先下马”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ěi dào yì tíng xiān xià mǎ,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