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九首注释
⑴岁正月: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正月。公元821年(长庆元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刺史,大约到任时已是次年正月。
⑵建平:郡名,三国吴置,隋改为巫山县(参见《隋书·地理志》上巴东郡),今属重庆市。此当指夔州。
⑶睢:仰视。
⑷激讦:激越清脆。吴声:吴地的乐歌。
⑸伧儜不可分:听不太懂。
⑹淇、濮:周代卫国(今河南省内)的两条水名。《诗经》多处咏及。《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此以淇濮之艳代指情歌,意谓巴渝民歌亦多涉男女爱情。
⑺俾:使。巴歈:巴即巴郡,约当现在重庆一带。歈即民歌。变风:《毛诗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后人对变风变雅的解说很多,大意是说太平盛世产生的风、雅之诗是正风正雅;而乱世产生的诗歌则失去了雅正平和之气,故称变风、变雅。刘禹锡此处使用变风一词,似乎并非强调世事之治乱,而是侧重于体察民俗风情之意。
⑻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下临瞿塘峡口之夔门。东汉初公孙述筑城。述自号白帝,因名。三国时刘备为吴将陆逊所败,退居于此,卒于城中永安宫。
⑼山桃:野桃。上头:山头,山顶上。
⑽瀼西:今重庆奉节瀼水西岸。陆游《入蜀记》:“土人谓山间之流通江者曰瀼。”縠文:水波纹。
⑾兰桡:兰木桨。兰指木兰树,又名杜兰、林兰。但古诗、文中常说兰舟、兰桨、兰桡等,只是一种美称,不一定都是兰木所作。如屈原《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苏轼《前赤壁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亦本自屈原。
⑿永安宫:故址在今重庆奉节县城内。公元222年,蜀先主刘备自猇亭战败后,驻军白帝城,建此宫,次年卒于此。
⒀城西门:此当指奉节城西门。滟滪堆:原是瞿塘峡口江中的大石(今已炸去),亦作“淫预堆”“犹豫堆”“英武石”“燕窝石”等。
⒁瞿塘:瞿塘峡,在重庆奉节县。嘈嘈:水的急流声。
⒂巫峡:在重庆巫山县东,湖北省巴东县西。
⒃银钏二句:描写戴着银钏金钗的妇女们到江边汲水;持长刀披短笠的男子到山上开荒种田。
竹枝词九首鉴赏
这组诗写于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竹枝词》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乐府《近代曲》名。最早为巴人口头传唱的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楚国荆湘一带就有“下里”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带有巴风,巴歌带有楚风,二者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这组民歌体诗共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写夔州一带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语言明快浅近,清新流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有人认为,这写作品是词作,这九首词是一个词文化的开端,用朴实的语言开始写意中国的文化。
竹枝詞九首注釋
⑴歲正月:公元822年(唐穆宗長慶二年)正月。公元821年(長慶元年)冬,劉禹錫被任為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刺史,大約到任時已是次年正月。
⑵建平:郡名,三國吳置,隋改為巫山縣(參見《隋書·地理誌》上巴東郡),今屬重慶市。此當指夔州。
⑶睢:仰視。
⑷激訐:激越清脆。吳聲:吳地的樂歌。
⑸傖儜不可分:聽不太懂。
⑹淇、濮:周代衛國(今河南省內)的兩條水名。《詩經》多處詠及。《漢書·地理誌》下:“衛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故俗稱鄭衛之音。”此以淇濮之豔代指情歌,意謂巴渝民歌亦多涉男女愛情。
⑺俾:使。巴歈:巴即巴郡,約當現在重慶一帶。歈即民歌。變風:《毛詩序》:“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後人對變風變雅的解說很多,大意是說太平盛世產生的風、雅之詩是正風正雅;而亂世產生的詩歌則失去了雅正平和之氣,故稱變風、變雅。劉禹錫此處使用變風一詞,似乎並非強調世事之治亂,而是側重於體察民俗風情之意。
⑻白帝城:在今重慶市奉節縣東白帝山上,下臨瞿塘峽口之夔門。東漢初公孫述築城。述自號白帝,因名。三國時劉備為吳將陸遜所敗,退居於此,卒於城中永安宮。
⑼山桃:野桃。上頭:山頭,山頂上。
⑽瀼西:今重慶奉節瀼水西岸。陸遊《入蜀記》:“土人謂山間之流通江者曰瀼。”縠文:水波紋。
⑾蘭橈:蘭木槳。蘭指木蘭樹,又名杜蘭、林蘭。但古詩、文中常說蘭舟、蘭槳、蘭橈等,隻是一種美稱,不一定都是蘭木所作。如屈原《九歌·湘君》:“桂棹兮蘭枻,斫冰兮積雪。”蘇軾《前赤壁賦》:“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亦本自屈原。
⑿永安宮:故址在今重慶奉節縣城內。公元222年,蜀先主劉備自猇亭戰敗後,駐軍白帝城,建此宮,次年卒於此。
⒀城西門:此當指奉節城西門。灩澦堆:原是瞿塘峽口江中的大石(今已炸去),亦作“淫預堆”“猶豫堆”“英武石”“燕窩石”等。
⒁瞿塘:瞿塘峽,在重慶奉節縣。嘈嘈:水的急流聲。
⒂巫峽:在重慶巫山縣東,湖北省巴東縣西。
⒃銀釧二句:描寫戴著銀釧金釵的婦女們到江邊汲水;持長刀披短笠的男子到山上開荒種田。
竹枝詞九首鑒賞
這組詩寫於公元822年(唐穆宗長慶二年)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劉禹錫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製成新的《竹枝詞九首》,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於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
《竹枝詞》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樂府《近代曲》名。最早為巴人口頭傳唱的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據史書記載,早在戰國時期,楚國荊湘一帶就有“下裏”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裏”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帶有巴風,巴歌帶有楚風,二者相互滲透,互相融合。
這組民歌體詩共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愛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寫夔州一帶的山川景物和風土人情的,語言明快淺近,清新流麗,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有人認為,這寫作品是詞作,這九首詞是一個詞文化的開端,用樸實的語言開始寫意中國的文化。
“花红易衰似郎意”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uā hóng yì shuāi shì láng yì,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