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诸公饯子敦轼以病不往复次前韵》。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为江南英,面作河朔伟。
人间一好汉,谁似张长史。
上书苦留君,言拙辄报已。
置之勿复道,出处俱可喜。
攀舆共六尺,食肉飞万里。
谁言远近殊,等呈朝廷美。
遥知送别处,醉墨争淋纸。
我以病杜门,商颂空振履。
后会知何日,一欢如覆水。
善保千金躯,前言戏之耳。
诗意:
这首诗是苏轼为了饯别朋友子敦而作。诗中表达了对子敦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感慨和期待再相聚的希望。
赏析:
这首诗以对子敦的赞美开篇,称他为"江南英",指他在江南有杰出的才华和魅力,在河朔地区也有卓越的地位和声望。接着,诗人通过比较张长史(张载)和子敦,赞扬子敦是一个出色的人物,没有人能与之相比。
诗中提到子敦上书表达自己的愚见,而苏轼回信称自己的言辞拙劣,表示子敦的来信已经得到了回应。接着,诗人建议子敦不要再多谈这个话题,因为无论是子敦的来信还是苏轼的回信都已经让人满意。这表达了诗人对子敦的关心和希望子敦能够顺利离去,同时也表达了对子敦在朝廷中获得美好前途的祝愿。
诗中还描述了子敦的离去,称他乘坐舆车,身高六尺(约1.8米),飞速前往目的地,意味着他离开的速度之快。诗人质问谁说远近有差别,因为子敦的才华和美德在朝廷中得到了公认和赞美。
接下来,诗人遥知子敦在离别的地方把酒作诗,墨汁湿透了纸张,暗示子敦的情感和离愁。而自己因为病痛而关闭了家门,无法与子敦共享欢乐,只能通过文字表达对子敦的思念和祝福。
最后,诗人希望能够再次相聚,但不确定何时能够再见面,他形容这种期待就像水覆盖过去一样,即使再相聚,也难以重现当初的欢乐。最后两句诗以戏谑的口吻表达了对子敦的祝福,希望他能够保重身体,并表示之前的言辞只是开玩笑而已。
整首诗通过对子敦的赞美和祝福,展示了诗人对友谊和离别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未来再相聚的期待。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以及诗人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情感和意境,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诗歌才华。
“前言戏之耳”出自宋代苏轼的《诸公饯子敦轼以病不往复次前韵》,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ián yán xì zhī ěr,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