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席上潇湘赏析

挂席上潇湘朗读

《水调歌头(自湖北漕移湖南,总领王、赵守置酒南楼,席上留别)》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折尽武昌柳,挂席上潇湘。
二年鱼鸟江上,笑我往来忙。
富贵何时休问,离别中年堪恨,憔悴鬓成霜。
丝竹陶写耳,急羽且飞觞。
序兰亭,歌赤壁,绣衣香。
使君千骑鼓吹,风采汉侯王。
莫把骊驹频唱,可惜南楼佳处,风月已凄凉。
在家贫亦好,此语试平章。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辛弃疾离开湖北漕运到湖南并在南楼与王、赵宴饮时的离别之情。诗中他折尽了武昌的垂柳,将其挂在席子上,感叹自己过去两年来在江上的奔波,被人嘲笑忙碌的往来。他对于富贵的追求感到困惑,离别之际中年的离愁令他痛苦,憔悴的发丝已如霜雪般白了。他欣赏着丝竹乐声,急于品味美酒。他提到了兰亭序和赤壁之歌,这些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佳作。他描绘了使君千骑鼓吹的壮丽场面,将自己与汉朝的侯王相比。他警告别人不要频繁吟唱骊驹的歌,因为可惜的南楼美景已经凄凉。他表示虽然在家中贫穷,但也能过得很好,这番话是向身居高位的平章试探。

赏析:
辛弃疾以流畅而豪放的语言表达了他在南楼离别时的复杂情感。他通过描绘柳树的凋零和自己在江上奔波的忙碌形象,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叹和对离别的痛苦。他思考了财富和名位带来的快乐和困惑,对中年时光的虚度和离愁的痛苦感到懊悔。他对音乐和美酒的向往表现了他对欢乐和享受的追求。通过引用兰亭序和赤壁之歌,他展示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景仰和赞赏。最后,他以自己贫穷但心境宽广的态度,试探了身居高位的平章,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深思。

这首诗词在辛弃疾的作品中展现了他充满豪情和思考的一面,既有对个人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索,也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下载名句
(0)
名句归类:水调歌头
相关名句: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