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时在临安晚秋登临)》是宋代程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临安的晚秋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满庭芳(时在临安晚秋登临)
南月惊乌,西风破雁,又是秋满平湖。
采莲人尽,寒色战菰蒲。
旧信江南好景,一万里、轻觅莼鲈。
谁知道,吴侬未识,蜀客已情孤。
凭高,增怅望,湘云尽处,都是平芜。
问故乡何日,重见吾庐。
纵有荷纫芰制,终不似、菊短篱疏。
归情远,三更雨梦,依旧绕庭梧。
中文译文:
南方的明月惊起了乌鸦,西风吹散了雁群,秋意又一次充满了平湖。
采莲的人都走尽了,寒冷的色彩与菰蒲相争。
旧时的消息说江南的景色美好,千万里路,轻易寻觅不到莼鲈(一种水生植物)。
谁知道,吴地的人还未能领略到这美景,而蜀地的客人却已孤单地感受着。
凭高处眺望,更加增添了思念之情,湘云(指湖南的云)消散的地方,只剩下一片平淡无奇的景色。
问故乡何时能再次回家,重返我那座住所。
即使有荷花盛开、莲藕垂挂,也无法与菊花短,篱笆稀疏的景象相比。
归乡的情愫遥远,半夜时分被雨水所困,依旧环绕在庭院的梧桐树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临安的晚秋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以南月惊乌、西风破雁的景象作为开篇,展现了秋天的氛围。采莲人尽、寒色战菰蒲的描写,凸显了季节的凋零和人事的离散。旧信江南好景、一万里、轻觅莼鲈的句子则表达了对远方美景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诗中出现的吴侬(指杭州人)和蜀客(指成都人)分别代表了诗人和他的朋友,以对比方式呈现了他们的不同遭遇和情感状态,进一步增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诗人登高远望、怀念故乡的心情,湘云消散处的平芜景色象征着诗人眼中的世界平淡无奇,而对故乡的期盼则更加强烈。问故乡何日,重见吾庐,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
最后两句以庭院的梧桐树为背景,描述了诗人在三更雨梦中依旧思念故乡的情景。诗词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呈现了对现实和理想的对比,以及人生的离散和孤独之感。
整首诗词用意深远,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吴侬和蜀客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诗人的孤独和离散。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归乡情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问故乡何日”出自宋代程垓的《满庭芳(时在临安晚秋登临)》,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èn gù xiāng hé rì,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