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癸未中秋,吉文共马德昌泛江)》是宋代刘辰翁所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群动各已息,在汝梦中游。
尘埃大地如水,儿女不堪愁。
寂寂古人安在,冉冉吾年如此,何处有高楼。
客有洞箫者,泪不下能收。
庾楼坠,秦楼渺,楚楼休。
知公所恨何事,不是为封侯。
自有此山此月,说甚何年何处,重泛木兰舟。
起舞酹英魄,余愤海西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忧愁和无奈的情绪。诗人观察着周围的世界,发现一切都已经安静下来,仿佛在自己的梦中漫游。尘埃弥漫的大地就像一片水,儿女们陷入了深深的忧愁之中。古人早已寂寞安息,而自己的年华却如此匆匆流逝,哪里还能有高楼的存在。有位客人会吹奏洞箫,他的泪水无法流淌,只能收敛起来。庾楼已经坠落,秦楼消失无踪,楚楼也不在了。诗人想知道这位客人为何而愁,却不是为了功名地位。在这座山上、这个月下,有什么话要说,是在何年何处,重又泛起木兰舟。诗人起舞,酹酒向英魄,他的愤怒像滔滔西海的流水一样。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迷茫。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自我反思,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命运无法掌控的沉思。他感慨古人的安逸与自己的匆忙,以及现实世界的变幻无常。诗中的庾楼、秦楼、楚楼等元素,象征着历史的荣光和辉煌,但现实中它们已经消失不见,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历史变迁的感叹。诗人对那位会吹洞箫的客人的关注,显示出他对别人命运的思考和关怀,同时也揭示出人生不同境遇下的情感和痛苦。最后,诗人通过起舞和酹酒来宣泄内心的愤怒,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抗争。
整首诗词以流畅、细腻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通过对瞬息万变的现实和个人命运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历史和人生意义的追问。这首诗词在感慨中流露出对人生意义和命运的思索,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共群动各已息,在汝梦中游。
尘埃大地如水,儿女不堪愁。
寂寂古人安在,冉冉吾年如此,何处有高楼。
客有洞箫者,泪不下能收。
庾楼坠,秦楼渺,楚楼休。
知公所恨何事,不是为封侯。
自有此山此月,说甚何年何处,重泛木兰舟。
起舞酹英魄,余愤海西流。
诗意:
这首诗词以中秋时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刘辰翁内心的忧愁和无奈之情。他观察到周围的一切都已经平息,自己仿佛在梦中游荡。尘埃弥漫的大地如同水一般,儿女们沉浸在无尽的忧愁之中。古人已逝,只有寂寂无声,而自己的年华却如此匆匆流逝,哪里还能找到高楼的存在。有一位会吹洞箫的客人,泪水无法流下,只能收敛起来。庾楼坠落,秦楼湮灭,楚楼消失。诗人想知道这位客人为何而悲叹,却并非为了追求封侯的功名地位。在这座山上、这个月下,有什么话要说,是在何年何处,再次驾着木兰舟泛荡。诗人起舞,将酒奠在英灵之上,他的愤怒如同西海的波涛一般奔腾。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情绪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的世界和自我反思,抒发了对时间流逝和命运无常的感慨。他对古人的平静安逸和自己的匆忙流逝产生了深深的反差感,同时也对现实世界的变幻无常表示了无奈。庾楼、秦楼、楚楼等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但如今它们已经消失不见,诗人表达了对时间的感叹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诗中的洞箫客人引起了诗人的关注,他无法流下眼泪,只能将悲伤抑制在内心。诗人想了解这位客人为何而悲叹,但并非为了追求功名地位,这显示了诗人对他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也揭示了不同人生境遇下的情感和痛苦。最后,诗人通过起舞和酹酒来宣泄内心的愤怒,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抗争。
整首诗词流畅而细腻,描绘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自我反思,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历史和人生意义的追问。这首诗词在感慨中流露出对人生意义和命运的思索,具有深刻的哲
“知公所恨何事”出自宋代刘辰翁的《水调歌头(癸未中秋,吉文共马德昌泛江)》,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zhī gōng suǒ hèn hé shì,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