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为惠洪。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城里久偷闲。
尘浣云衫。
此身已是再眠蚕。
隔岸有山归去好,
万壑千岩。
霜晓更凭阑。
减尽晴岚。
微云生处是茅庵。
试问此生谁作伴,
弥勒同龛。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生活在城里的人,他长时间在城市里忙碌,但最终找到了一段闲暇时光。他穿着云衫,将尘土洗净,表达了他对闲暇生活的向往。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度过了一段辛勤的岁月,就像一只再次入眠的蚕。他望着对岸的山峦,渴望回到那里,欣赏山水之美,千岩万壑。在清晨霜晓时,他倚着栏杆凝望,看到晴朗的天空中的云雾逐渐消散。微云升起的地方是茅庵,表明他向往简朴的生活。最后他问自己,有谁能陪伴他度过此生,他希望与弥勒佛一同共处。
赏析:
《浪淘沙》通过描绘城市生活与自然山水之间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宁静与闲适生活的向往。城市的喧嚣与忙碌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而大自然的山川、云雾和茅庵则象征着宁静与简朴的生活方式。诗中的尘土洗净和再眠蚕的意象,暗示着一种对繁忙生活的放下和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诗中所提到的弥勒同龛,是指弥勒菩萨和佛龛,表达了作者对精神寄托和心灵安宁的渴望。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作者内心的想象和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对心灵归宿的追寻。
《浪淘沙》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对闲暇生活和内心宁静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自然山水和精神寄托的向往。这首诗词传递出一种追求宁静、远离尘嚣的情感,以及对真实自然与心灵归宿的渴望。
“弥勒同龛”出自宋代惠洪的《浪淘沙》,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mí lè tóng kā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
惠洪(1070-1128),一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诗僧。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获释回籍。建炎二年(1128)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