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西门翻译及注释
翻译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注释
⑴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今属陕西。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汀洲:水边平坦的沙洲。
⑶“溪云”句: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⑸当年:一作“前朝”。
⑹“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西门鉴赏
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诗人有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 ,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堪称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
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西门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鹹陽城東樓/鹹陽城西樓晚眺/西門翻譯及注釋
翻譯
登上高樓萬裏鄉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楊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雲突起紅日落在寺閣之外,山雨未到狂風已吹滿鹹陽樓。
黃昏雜草叢生的園中鳥照飛,深秋枯葉滿枝的樹上蟬啾啾。
來往的過客不要問從前的事,隻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東流。
注釋
⑴鹹陽:秦都城,唐代鹹陽城與新都長安隔河相望。今屬陝西。
⑵蒹葭:蘆葦一類的水草。汀洲:水邊平坦的沙洲。
⑶“溪雲”句: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對慈福寺閣。”
⑷“鳥下”二句:夕照下,飛鳥下落至長著綠草的秦苑中,秋蟬也在掛著黃葉的漢宮中鳴叫著。
⑸當年:一作“前朝”。
⑹“故國東來渭水流”:一作“渭水寒聲晝夜流”,“聲”一作“光”。
鹹陽城東樓/鹹陽城西樓晚眺/西門鑒賞
詩人首聯扣題,抒情寫景:“高樓”,指鹹陽城西樓,鹹陽舊城在西安市西北,漢時稱長安,秦漢兩朝在此建都。隋朝時向東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師長安。鹹陽舊城隔渭水與長安相望;“蒹葭”,即蘆荻(蒹,荻;葭,蘆),暗用《詩經·國風·秦風·蒹葭》的詩意,表思念心緒;“汀洲”,水邊之地為汀、水中之地為洲,這裏指代詩人在江南的故鄉。詩人一登上鹹陽高高的城樓,向南望去,遠處煙籠蒹葭,霧罩楊柳,很像長江中的汀洲。詩人遊宦長安,遠離家鄉,一旦登臨,思鄉之情湧上心頭。蒹葭楊柳,居然略類江南。萬裏之愁,正以鄉思為始:“一上”表明觸發詩人情感時間之短瞬,“萬裏”則極言愁思空間之迢遙廣大,一個“愁”字,奠定了全詩的基調。筆觸低沉,景致淒迷,觸景生情,蒼涼傷感的情懷落筆即出,意遠而勢雄。
頷聯寫晚眺遠景,寓意深遠:“溪”指磻溪,“閣”指慈福寺,詩人有自注:“南近磻溪,西對慈福寺閣。” 詩人傍晚登上城樓,隻見磻溪罩雲,暮色蒼茫,一輪紅日漸薄遠山,夕陽與慈福寺閣姿影相疊,仿佛靠近寺閣而落。就在這夕照圖初展麗景之際,驀然涼風突起,鹹陽西樓頓時沐浴在淒風之中,一場山雨眼看就要到了。這是對自然景物的臨摹,也是對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機四伏的沒落局勢的形象化勾畫,它淋漓盡致而又形象入神地傳出了詩人“萬裏愁”的真實原因。雲起日沉,雨來風滿,動感分明;“風為雨頭”,含蘊深刻。此聯常用來比喻重大事件發生前的緊張氣氛,是千古傳詠的名句。
頸聯寫晚眺近景,虛實結合:山雨將到,鳥雀倉惶逃入遍地綠蕪、秋蟬悲鳴躲在黃葉高林,這些是詩人眼前的實景。但早已蕩然無存的“秦苑”“漢宮”又給人無盡的聯想——禁苑深宮,而今綠蕪遍地,黃葉滿林;唯有鳥雀和蟲鳴,不識興亡,依然如故。曆史的演進,王朝的更替,世事的變化滄桑,把詩人的愁怨從“萬裏”推向“千古”,以實景疊合虛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尾聯作結,融情於景:“行人”,過客。泛指古往今來征人遊子,也包括作者在內;“故國”,指秦漢故都鹹陽;“東來”,指詩人(不是渭水)自東邊而來。詩人最後感慨道:羈旅過客還是不要索問當年秦漢興亡之事吧!我這次來故國鹹陽,連遺址都尋不著,隻有渭水還像昔日一樣長流不止而已。“莫問”二字,並非勸誡之辭 ,實乃令人思索之語,它讓讀者從悲涼頹敗的自然景物中鉤沉曆史的教訓;一個“流”字,則暗示出頹勢難救的痛惜之情。渭水無語東流的景象中,融鑄著詩人相思的憂愁和感古傷今的悲涼,委婉含蓄,令人傷感。
全詩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賦予抽象的感情以形體,在呈現自然之景的同時又體現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對曆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景別致而淒美,情愁苦而悲愴,意蘊藉而蒼涼,境雄闊而高遠,神完氣足,堪稱晚唐登臨之作的翹楚。
鹹陽城東樓/鹹陽城西樓晚眺/西門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是許渾於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任監察禦史的時候所寫。此時大唐王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際,政治非常腐敗,農民起義此起彼伏。一個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鹹陽古城樓觀賞風景,即興寫下了這首七律。
“山雨欲来风满楼”出自唐代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西门》,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ān yǔ yù lái fēng mǎn lóu,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