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译文:
玉关春色晚,
金河路几千。
琴悲桂条上,
笛怨柳花前。
雾掩临妆月,
风惊入鬓蝉。
缄书待还使,
泪尽白云天。
诗意和赏析:
该诗以女性王昭君的心境为题材,表达了她在异乡思念故乡的情感。
首句“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形容王昭君身处异乡的孤寂和远离故乡的心情;第二句“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通过乐器的悲凉声音,表达了她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下一句“雾掩临妆月,风惊入鬓蝉”,用雾和风的形象化语言,呈现了王昭君内心的迷茫和忧伤。雾掩“临妆月”,暗示了王昭君的面容美丽如月,但又被雾蒙蔽,象征着她隐藏自己的真情;风“惊入鬓蝉”,则表达了她内心的不安和动荡。
最后两句“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暗示着王昭君寄托思念之情于书信,等待使者将书信带回故乡,而她的泪水已经流尽,象征着她的思念之情已经达到极点。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巧妙的意象,表达出王昭君在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传达出一种强烈的忧郁和哀愁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女性的柔情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风惊入鬓蝉”出自唐代上官仪的《相和歌辞·王昭君》,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ēng jīng rù bìn chá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官仪(约608~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县)人,生于江都。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唐高宗时供职门下省,颇受唐高宗和武则天的赏识。龙朔二年(662年),成为宰相。后来高宗不满武后跋扈,上官仪向高宗建议废后,高宗亦以为然,由上官仪草诏。武后涕泣陈请,事遂中缀,自此武后深恶上官仪。麟德元年(664年),上官仪被诛,家产和人口被抄没,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时被诛杀。中宗即位后,因上官庭芝女上官婉儿为昭容,对上官仪父子有所追赠,绣像凌烟阁,追封为楚国公。...